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张智涛入选2022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榜单

2023年3月30日,全球青年科技峰会在北京海淀举行,在峰会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 MIT TR35)中国区榜单揭晓。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张智涛榜上有名,获“发明家”称号。图片 2.png

入选理由:他通过材料设计获得更低成本、更高性能的柔性高分子发光材料,用于构建下一代、柔性、可拉伸、高分辨率电子皮肤发光显示器。

织物与人体具有非常好的集成性,然而,织物自身粗糙多孔结构并不适合直接用作发光器件的基底材料。一种有效的策略是,将发光器件制备到纤维基底上,并通过编织的方式与织物集成在一起。

张智涛首次通过全溶液法得到直径仅为127微米、长度可达几十厘米的发光纤维(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最高亮度接近800cd/m2,是目前全溶液法制备的发光纤维中亮度的最高值。该纤维独特的一维结构和超细的直径,使发光纤维具有非常好的柔性和可编织性,在织物中可以显示各种特定图案。

然而,这种发光纤维的制备效率、长度、拉伸性仍与传统纺织纤维存在较大差距。为快速制备超长可拉伸发光纤维,他提出将硫化锌发光材料嵌入到一种可拉伸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中,并采用水凝胶作为电极,首次实现一步法连续化挤出可拉伸发光纤维。

图片 4.png

来自大脑视觉反应的颜色信息被用微电极记录下来,并被解码成驱动电致发光织物的信号(来源:Advanced Materials)

发光纤维长度可达几十米,形变量超过300%,可与传统纺织纤维直接编织成一件完整的衣服。并且,该发光纤维还可与脑科学结合,使衣服的颜色可受脑电波所控制。该技术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图片 5.png

基于全聚合物可拉伸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来源:Nature)

此外,他还通过设计高性能可拉伸高分子发光和导电材料,优化器件界面电荷传输,首次发展出基于全有机高分子的可拉伸发光二极管,最高亮度超7000 cd/m2,形变量达到100%。该材料可与皮肤实现无缝贴合,在电子皮肤显示和光遗传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6.png

“Innovators Under 35″(简称TR35)全球评选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于1999年创刊百年之际发起,旨在每年从多个前沿科技及产业领域遴选出顶尖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加速全球科技创新的步伐。评选范围涵盖新材料、生物医疗、智能计算、新能源等新兴技术领域,分为发明家、创业家、远见者、人文关怀者及先锋者五大类。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TR35逐步成为今天的“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并展现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能力。TR35中国评选(简称TR35中国或TR35 China)于2017年设立,至今已将一批在中国或海外的杰出青年华人创新者推向了国际至高舞台。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