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东大风华正茂,筑巢引凤赓续前行。为深入推进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东北大学将于2025年8月举办东北大学全球人才云上交流会(北美专场)。在此,我们向海外英才发出诚挚邀请,热忱欢迎各位青年学者积极报名参会。
活动形式
本次活动将通过腾讯会议软件
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开展
招聘岗位
1树梁学者
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5周岁(人文社科领域人选不超过50周岁),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突出的学术成果,为所从事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主持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为具有推动本学科赶超和引领国际先进水平能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卓青人才A类
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0周岁(外籍人才可适当放宽),已经或即将取得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具有开展原创性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能力,具有成为本领域学术带头人的潜力。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取得其他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已取得国内外同行专家认可的学术业绩,具有较强的实力冲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或入围相关项目会议评审阶段的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
3卓青人才B类
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0周岁(外籍人才可适当放宽),已经或即将取得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创新发展潜力,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取得其他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已取得国内外同行专家认可的学术业绩,已经入选“博新计划”等项目的青年学术骨干。
4卓青人才C类
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外籍人才可适当放宽),已经或即将取得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已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取得其他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海内外青年人才。
5卓青人才D类
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2周岁(外籍人才可适当放宽),已经或即将取得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具有较好的学术素养,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取得其他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质量明显优于同学科、同年龄层次的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毕业生水平的优秀博士生。
支持政策
薪酬待遇:
按照年薪制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另可享受标志性成果奖励、科研绩效与成果转化收入。
科研条件:
提供丰厚的科研启动经费,优先保障办公及实验用房;
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全面助力青年人才发展。
住房安家:
提供充足的住房补贴和安家费;
同时,提供校园内拎包入住的精装修人才公寓。
家属安置:
符合相关政策的,根据原单位性质,按照身份对等、专业对口原则,结合所学专业和个人意愿,在全省范围内予以妥善安置;
协助解决子女入托入学,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各阶段全辽宁省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生活服务:
可享受辽宁省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为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沈阳设有美、德、法、日、韩、俄和朝等7个国家的领事馆和英、加等30个国家的签证中心,尽享出国签证便利;
可办理“兴辽英才卡”,在乘机乘车、景区游览等多种生活场景尽享VIP服务。
发展支持:
优先支持申请辽宁省及沈阳市的各项人才计划,入选后可叠加享受省市各项人才支持待遇。
在申报各类科技、人才项目过程中,提供全程辅导与支持。
*详细信息欢迎进一步了解
报名方式及活动时间
本次活动为线上会议,时间为2025年8月
活动时间等详细信息将在报名后单独告知!
扫描下方二维码,提交报名信息
网页端链接
https://sdxz.mike-x.com/88tOP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东北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 赵老师、姜老师
联系方式:+86-24-83688005
电子邮箱:rcb@mail.neu.edu.cn
各学院(部、实验室)联系方式:
学校简介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49年3月,在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为现名。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建校百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需要作为最高追求,在文化救国、工业报国、产业兴国、科技强国的征程上弦歌不辍,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和“实干、报国、创新、卓越”的文化品格。学校培养了包括70多名中外院士在内的40余万优秀毕业生,创建了国内高校第一个建筑系,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炼铁、铝电解等专业教材,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培育了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在沈阳设有南湖、浑南和沈河三个校区,在秦皇岛市设有分校,在佛山设有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现有教职工4315人,两院院士5人,学生5万余人。设有24个学院(部)。
学校设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个。建有1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科技基地12个。“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16项,获批建设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设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在白俄罗斯创建全球首个科技孔子学院。学校先后两次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首批10所“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首批10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023年9月15日,在东北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充分肯定了学校百年来始终以育人兴邦为使命,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的积极贡献,对学校未来发展提出殷切希望,为学校办学治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向新百年新征程,东北大学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引领,锚定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未来发展目标,继续坚持“教育英才”的办学宗旨,以“两个深度融入”为办学思路,为建成“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