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资计划,B/C档资助经费都发了吗?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对博士后日常经费管理的相关要求,自2023年起,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以下简称国资计划)不再按照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分配指标的方式进行资助,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原则实施A/B/C三档资助,资助期两年。其中,A档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每人每年28万元,另每人一次性配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科研资助经费8万元;B档每人每年18万元;C档资每人每年12万元。同时,获得国资计划资助的人员均须在出站前申报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将择优予以一次性资助。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标准同样分A、B、C三档,A档资助标准为每人10万元,B档资助标准为每人6万元,C档资助标准为每人4万元,。

2024年度国资计划在2月20日启动申报,博新计划(国资计划A档)进行一次专家通讯评审和一次专家会议评审,日前博新计划资助名单进入公示环节点击链接查看)。国资计划B、C档进行一次专家通讯评审,根据2024年国资计划BC档项目申请指南,资助结果预计6月30日之前公示。

在24年国资计划结果公布节点上,近期部分23年国资计划BC档获得者也向时代学者反馈了一些情况,主要问题是拿到这项资助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待遇提高,甚至没有任何变化。针对这一点,大家可以先看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发布的《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申报工作通知》,其中针对BC档项目经费使用明确要求:设站单位对国家拨付的博士后日常经费实行单独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执行有关经费管理办法,确保获选人员的薪酬水平不低于国资计划资助标准。

从这项要求来看,只要设站单位做到专款专用,获选人员薪酬不低于资助标准(B档18万/年、C档12万/年)即可,事实上目前博士后薪酬待遇,在不申请国资计划的情况下,达到这一薪酬水平的也不在少数。那么拿到B、C档资助但没有对应待遇提高的情形可以理解为申请人是为自己当前的薪酬筹集了一笔官方经费,帮助所在设站单位节省了薪酬支出。
目前针对获B、C档资助人员的薪酬待遇是否调整问题,不同单位的政策差异性较大,有的作为补贴直接发放,也有部分发放或不发的情形,时代学者近期发起的一项调研(181位参与者)显示,以生活补贴等方式在出站前安排发放的不到1/3,近半数获资助人员没有因此额外提高薪酬待遇。

事实上申请人在申请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准备申请材料,获资助后还要应对出站前的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在站期间发表论文成果均须注明获得相应资助。这些工作带来的增量收益并不明确,因此出现了申请动力不足的情况。国资计划B、C档23年资助4617人(公示B档916人、C档3364人,其余另行通知),涉及人员多、覆盖面广,设站单位如何看待B/C档资助,是否作为增量叠加到获资助人员薪酬待遇上,这些是申请人非常关心的问题。长期来看也可能会影响到博士后招收质量。


时代学者分别建立了博新计划和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申报交流群,申请人可以添加微信:shidaixuezhe2申请加群交流(仅限申请人)。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