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招收医学影像/病理人工智能、肿瘤多组学/生物信息学方向博士后4名

一、深圳湾实验室简介

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是广东省、深圳市建设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行动中,全力支持的重大创新载体。
深圳湾实验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人民生命健康,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以协同攻克生命健康重大科学难题为导向,以肿瘤、代谢与心血管、神经退行性、传染性等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为焦点,以IT+BT融合及多学科交叉为特色,开展疾病机理、生命信息、创新药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研究。在深圳湾实验室,重大疾病问题与前沿学科技术互为经纬,以科研单元矩阵式设计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充分促进学科交叉优势;以自由探索与协同攻关双轮驱动,散点侦察与阵地突破的结合,对生命健康问题开展更全面且更精准的研究,实践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新模式。实验室致力于营造高效的创新体系与蓬勃的创新生态,打造高精尖技术支撑平台,推动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转化研究范式,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性。实验室聚集生命科学优势力量,联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共同体,努力成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高地。
肿瘤研究所旨在建立世界领先的肿瘤科研及转化中心。本所秉承科学至上、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众多发展优势(如:强大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多元的技术型创业团队、发达的医院网络体系、以及优越的科研环境等),组建世界级的肿瘤研究和转化团队。我们注重引进有深厚学术背景及前瞻性原创研究的科学家,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精而新”的研究所。本所对重点病种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集中力量攻关,再进一步交叉融合并积极开放与国内外医院、药企和科研单位的合作,获得一批从单细胞水平到人群大队列的研究成果。我们力争在肿瘤生物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领域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在中国肿瘤转化应用研究和诊疗创新领域有力地支撑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需求,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香港中文大学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成立于1963年,为研究型综合大学,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蹈厉奋发,志在千里。中大是香港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大学,学校的宗旨是培育既具专精知识又有处世智慧的人才,学校特色包括灵活学分制、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并特设通识教育 ,以拓宽学生视野,及培养综合思考能力,使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成为出色的领袖人才,贡献社会。中大的八个学院 提供林林总总的本科和研究院课程。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项目包罗万象,遍及各个学科。校方又予教员自由为业界提供顾问服务或与之协作之便。在严格要求下,中大的研究一直保持上乘水准,享誉日隆。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选定了三十二个卓越学科领域,集中资源资助本地大学进行研究,其中十一个由中大学者负责。现时中文大学有五间由中国科学技术部批准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能力,完成国家交付的科研重任。

此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港中大深研院)拥有世界一流的研究设备,和与硬件配套的良好的管理维护体系和使用机制。目前,港中大深研院已建立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基地、4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及3个深圳市工程实验室。结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与深圳市科技发展需求,港中大深研院重点推动生物医药、信息科技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科研发展。针对国家和粤港澳地区的重大需求和癌症领域的发展前沿,合作方所在转化生物信息学实验室致力于将组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于恶性肿瘤的分型、预后、及新药靶点的筛选与新药研发,为癌症患者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检测和防治技术。

三、合作导师简介

课题组组长介绍:
詹启敏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战略顾问,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专家,国家 973 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卫健委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分子肿瘤学领域国际知名科学家,长期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肿瘤转化研究,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组稳定性和细胞癌变机制研究中取得原创性和系统性成果。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一等奖,获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突出贡献奖,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中国医学科学家奖,中国微循环学会终身成就奖等奖项。在国际医学生物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270 余篇,包括 Nature、Cell、Science、Cancer Cell、Cell Research、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EMBO Journal、Molecular Cancer、Cancer Research、Oncogene等,SCI引用20400次,专著14部。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120 余次,15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
崔永萍教授,深圳湾实验室肿瘤研究所詹启敏课题组co-PI,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肿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演化及肿瘤微环境研究,从克隆进化角度综合分析了食管癌肿瘤异质性问题,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为了解食管癌的发病机理,进一步鉴定和优化用于指导我国食管癌个体化诊疗的分子标志物、建立食管癌分子分型体系,确定研发临床治疗的药物靶点以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近年来在 Cancer Cell、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Oncogene、Cancer Research 等共发表 SCI 论著 40 余篇,获得国家级项目近 20 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科技部“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等。
王鑫教授,2014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2013-2015年在哈佛医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系副教授,生物医学信息学部Head,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PI,转化基因组学博士专业Director,广东省人类疾病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王教授课题组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医学信息学,专注于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与临床转化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等理论方法,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机制,并和国内外临床领域专家合作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近年来,研发出针对我国人群的卵巢癌、胃癌、食管鳞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无创早期检测标志物,及结直肠癌、胰腺癌、食管鳞癌的病理图像AI辅助诊断、分型、预后模型。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包括Nature Medicine、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发表了90余篇SCI 论文,引用次数>10000。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及香港研究资助局等多项研究基金的资助(项目或课题组组长16项、参与10项)。

四、招聘岗位

岗位一:医学影像/病理人工智能

•岗位职责:
1)开展肿瘤病理、CT/MRI影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预处理工作。
2)与生物信息学、临床领域专家密切合作,设计并开发多模态AI算法,用于肿瘤分型、诊断、预后。
3) 对AI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和不断优化。
4) 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积极申报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应聘条件:
1) 在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所获或即将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计算病理学,或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不满3年)或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年龄原则上35周岁以下;
2) 在医学/病理图像处理、深度学习等方向具有扎实的研究背景和经验,具备相关算法开发能力;
3) 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
4) 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熟悉Python、TensorFlow、PyTorch等编程工具;
5) 具有较强的分析、交流和组织能力,可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以及和跨学科团队合作;
6) 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岗位二:肿瘤多组学/生物信息学

•岗位职责:

1) 开展大规模肿瘤bulk多组学、单细胞多组学、空间组学的整理和预处理工作。
2) 针对具体临床问题,如:肿瘤分型、诊断、预后、靶点发现等,应用已有或开发新型多模态、多组学整合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3) 与肿瘤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合作者合作,进行实验和临床验证。
4) 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积极申报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应聘条件:
1) 在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所获或即将获得肿瘤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或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不满3年)或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年龄原则上35周岁以下;
2) 在肿瘤多组学(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单细胞组学、空间组学等)、生物信息学等方向具有扎实的研究背景和经验,具备相关算法开发能力;
3) 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
4) 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熟悉R、Python等编程工具;
5) 具有较强的分析、交流和组织能力,可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以及和跨学科团队合作;
6) 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福利待遇

1) 实行年薪制,收入可达30-50万元/年(包含深圳市政府18万补贴;优秀博士后可以申请深圳湾实验室的“奋楫博士后”项目,10万/人/年,不超过3年);
2) 工作日餐补;
3) 博士后人员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深圳市;
4)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申请深圳市相关配套待遇(如其他人才补贴、公租房、人才住房等),深圳湾实验室可协助进行申请;
5) 出站待遇:出站留深工作的,可获得深圳相应人才政策支持;优秀出站博士后可优先聘任实验室全职序列岗位;出站可申请深圳湾实验室启航学者(提供科研启动资金)。

六、应聘资料

1) 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习工作经历、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博士在学期间发表的第一作者论著清单(SCI收录文章需注明影响因子)、获得的奖励情况;
2) 博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应届毕业生可于毕业后补发);
3) 博士论文全文PDF版(应届毕业生可于毕业后补发);
4) 博士在学期间发表的第一作者SCI收录论著全文;
5) 两封专家推荐信(包括博士导师的推荐信);
6) 博士后工作期间研究设想。
如果你对生物医学研究充满激情,具备相关经验和技能,并希望在一个充满创新和发展机会的团队中工作,欢迎你加入我们!请将你的简历发送至  xinwang@cuhk.edu.hk(请在邮件标题中注明应聘职位和你的姓名)。本次招聘有效期截止至招满为止,我们将尽快与符合要求的候选人取得联系。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