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朱博文入选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全球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年轻学者们肩负着更加重大的责任。科技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竞赛,更是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和人类未来命运的塑造。

11月2日,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举办的202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简称“TR35”)亚太区发布仪式暨青年科技论坛上,2023 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入选名单揭晓,西湖大学工学院特聘研究员朱博文入选。

入选理由:他开发了基于薄膜晶体管的柔性触觉传感器阵列,为构筑人工触觉感知提供了有效途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质地柔软,使人类能够感知压力、痛觉、应变、温度等多种刺激,从而识别周围环境并进行日常活动。人体皮肤优异的材料特性和强大的感知功能启发了仿生皮肤电子学的发展,以模拟甚至超越人体皮肤的性能和功能,这对于健康监测、智能假肢、仿生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皮肤是柔性电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朱博文致力于开发在性质和功能上类似皮肤的柔性传感器。

他开发了可图案化的、基于垂直排列的金纳米线阵列的、高性能本征可拉伸柔性电子材料,解决了长期以来导电材料之间界面结合力弱的问题,为柔性传感器、可拉伸晶体管等重要电子器件提供了优异的电极材料。

朱博文还专注于利用工程解决方案构建有源像素触觉传感器阵列。他通过将传感器像素与薄膜晶体管链接,实现了大面积高密度触觉传感器阵列的单片集成;他通过行列扫描方式实现了任意像素的控制和读取,解决了传统柔性触觉传感器灵敏度低、响应慢、空间分辨率低等问题。

此外,朱博文通过集成高灵敏压力传感器与基于NbOx的人工神经元器件,构建了可以实现压力刺激信号编码的人工机械力感受器,为未来神经形态机器人触觉感知系统以及复杂触觉信息处理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策略。

朱博文,河南许昌人。201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11-2015年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6年初获得博士学位,并获得该年度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6-2017年在UCLA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17年获得澳大利亚Australia Research Council Discovery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Award (DECRA)项目资助,在Monash University化学工程系开展柔性及可拉伸电子方向的研究。2019年8月作为独立PI加入西湖大学工学院,担任柔性电子实验室负责人,主要从事柔性电子材料和薄膜电子器件的研究。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