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条件
1. 身心健康,有很高的科研自我驱动力,具有独立从事研究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
2. 博士毕业不超过5年,年龄在35周岁以下,履历优秀者可放宽要求;
3. 全脱产进站从事博士后工作2-3年;
4. 具有较强的英文文献阅读和撰写能力,至少发表过一篇IF>5分或JCR小区II区以上SCI文章;
岗位待遇
1. I类博士后:年薪40万元/年(税前,含五险一金)。要求近3年内在世界排名前200位的高校获得博士学位或在国际著名科研院所从事过博士后工作(排名参照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或者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的科研素质和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在本学领域取得好成绩,近3年内曾发表(被接收)影响因子10分及以上的高质量论文1篇及以上人员,或发表(被接收)影响因子5分及以上的高质量论文2篇及以上人员;身心健康,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2. II 类博士后:年薪 35万元/年(税前,含五险一金)。要求在专业排名前20名的国内知名高校博士毕业并获博士位;或有1年以上境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交流学习工作经历;或在中科院及其下属研究院所做过一期博士后。身心健康,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较强。(专业学科排名参照武汉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网 “金平果排行榜”)
3. III类博士后:年薪30万元/年(税前,含五险一金)。获博士学位,身心健康,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能胜任本岗位工作。4. 博士后启动经费5万元,中期考核后追加3-5万元科研经费;4000元/月住房补贴;享受医院及团队的各类成果奖励等。表现优秀者可推荐留院工作或进入国外合作实验室深造。
1. 从事课题组承担的在研课题相关科研工作,包括数字病理人工智能、影像人工智能、空间转录组分析、多模态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及人工智能在临床中的转化应用等课题(具体课题可以详细咨询)。
2. 协助PI指导研究生,并参与日常管理
3. 协助制定课题计划及撰写研究论文
5. 积极申请各类科研项目
应聘方式
请有意应聘者下载附件中个人简历模板,将如下应聘材料打包发送至团队邮箱:lucheng@gdph.org.cn。
1. 详细的个人简历电子版,包括教育背景、学习/工作经历、主要研究课题、发表论文以及研究成果列表等。
2. 专家推荐信1-2封,包括推荐人的具体联系方式(电子邮箱,电话等),其中一封推荐信建议由申请人的博士生导师提供。此材料也可延迟提交。邮件标题中请注明“姓名+学历+陆铖团队博士后”,我单位承诺对应聘者提交的所有材料严格保密,将根据应聘者履历情况、研究成果及发展潜力等各方面进行初筛评估。通过初审者将电话通知参加面试考核。本工作岗位长期有效。
二、中心及课题组负责人简介
广东省医学影像智能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华南地区最大型的三甲综合性医院之一广东省人民医院,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一流学科资源,瞄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需求及“健康中国2030”的重大部署,围绕“筑一流平台、育一流人才、做一流研究、产一流成果”的建设目标,致力于医学图像智能分析前沿技术研发与转化,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开拓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前沿研究方向,探索医工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团队主要聚焦以医学影像为主的(包括影像、病理、基因等多模态医学数据)恶性肿瘤的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挖掘肿瘤在不同维度的异质性,致力于医工交叉研究,针对常规影像分析缺少定量手段的临床挑战,挖掘医学影像大数据信息,构建智能化预测模型,辅助临床决策。实验室由梁长虹教授和刘再毅教授最初创立,是以人工智能挖掘医学影像大数据为核心的、具有鲜明医工交叉特色的多学科研究实验室,有分别来自于医学影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人才。其中,团队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医学博士后7名,医学硕博士20余名,为团队提供临床相关的支持。有工科教授2名、工科博士后6名、工科硕博士20余名,为团队提供全面的算法支撑。团队重点开展了基于放射影像的影像组学和数字病理图像的病理组学的恶性肿瘤人工智能(AI)量化研究,医学图像人工智能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高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课题组负责人简介,陆铖,副研究员,国家HWYQ,广东省医学影像智能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历任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Research Associate和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主要研究领域: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数字病理和影像组学、基于人工智能的肿瘤诊断与预后。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曾独立主持(PI)美国国防部乳腺癌突破研究项目一项(三年,56万美元),共同主持(Co-PI)美国国立卫生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R21项目一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综合期刊Lancet Digital Health(2021IF=36.6)、临床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21IF=19.8)、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22IF=8.4);病理学期刊Modern Pathology(2021IF=8.2);工程期刊Medical Image Analysis(2021IF=13.5)、IEEE Trans. on Multimedia(2021IF=8.2)、Pattern Recognition(2021IF=8.5)及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 Informatics(2021IF=7.0)等发表50余篇SCI论文,授权美国专利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