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2017年度长江学者公示名单?

1月5日,教育部新闻办通过官微发布了2017年长江学者公示名单。时代学者也在第一时间转发了该消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设立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期间,2011年实行新的长江学者计划,大幅提高奖励力度。2015年增设了青年学者项目。

如今长江学者已经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才计划之一。李嘉诚先生心系教育事业,1998年至2008年累计为该项目捐款1.3亿元。在当时科研人员收入普遍较低的环境下,极大改善了入选人才的薪酬待遇,也为后续各类人才计划的设立提供了参考。时代学者曾推送过一期中国学者类人才计划的统计《学者计划知多少,大美山河处处晓》

本年度长江学者共产生463名建议人选,其中特聘教授148名,讲座教授51名,青年学者264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各校的表现以及是否有熟悉的学者入选。那么除了数人头、论兴衰之外,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理解这份名单呢?

首先,请浏览一下各校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的入选数据信息图。

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分布在119所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超过20人,复旦大学等6所高校10(含)人以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入选9人表现较好。

特聘教授

特聘教授建议人选最多的三所高校为清华大学(7人)、北京大学(6人)、中国人民大学(6人),总计148人,分布在80所高校。

根据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特聘教授奖金为每人每年20万人民币,连续资助五年共计100万,奖金可作为部分年薪发放。

另外,特聘教授数据还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学科分布

特聘教授设岗一级学科最多的是中国语言文学(9人),其次是临床医学(7人)、化学(6人)。

在设岗学科大类分布上,人文社科类学科占比超过1/3。由于人文社科领域没有院士制度,长江学者基本上是该领域最高的国家级头衔荣誉,因此申报人数会多一些。不过即使入选长江学者,著名学者也很难获得终身从事学术研究的制度保障,例如退休问题,因此很多高校自主设立“文科资深教授”岗位作为补充。

二、跨单位流动

从表中可见,2人为海外引进,11人为国内跨单位流动。根据申报要求,各高校每个申报学科只能设置1个岗位,同一岗位只能推荐1名人选,从东部地区到西部、东北地区应聘的人选和直接从海外引进的人选不在限制之列。这是教育部针对目前西部、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一种政策补偿,当然目前这种情况不超过国内申报总量的8%,并不影响整体格局。

 

青年学者项目

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项目每年计划遴选200名左右,聘期3年,聘期内享受每年10万人民币奖金。该项目明确入选**计划者不得申报,避免了重复支持,也为国内任职的学者提供了更多机会。

2015年青年学者项目公示212人,入选211人;2016年公示231人,入选229人。2017年公示264人,结合前两期情况,淘汰人数应该不多。总体而言,近三年入选人数逐渐增加。

青年项目人数最多的三个一级学科是生物学(14人)、化学(13人)、临床医学(12人)。在学科大类划分上,工学、理学、医学占比超过2/3;人文社科类69人,占比26%,比特聘教授占比低一些。

 

讲座教授

讲座教授建议人选51人,大多为世界知名学者。本文没有将讲座教授统计在总人数中,一方面,讲座教授的定位是帮助高校发展相应学科,每年在国内受聘高校工作2个月即可,实际价值很难衡量;另一方面讲座教授项目面向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高校实施,具有特殊性。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看讲座教授分布的城市:

古城西安是讲座教授最喜欢的城市,西安交通大学推荐人选6人遥遥领先。

关于讲座教授的待遇问题,根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文件规定:讲座教授奖金为每人每月3万元人民币,按实际工作时间支付。部分公众号描述为“按3万元/月的标准为讲座教授连续发放3年的奖金”表述有误。事实上,高校一般根据讲座教授来华出入境记录确定实际工作时间,然后按照3万/月标准(部分高校也会结合自身情况提高标准)折算发放,这一点特别强调一下。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