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新办9月23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情况。
一是发挥国家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十四五”期间,高校实现了系列原创基础理论、底层技术原理的突破,75%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来自高校,超过50%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来自高校,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例如,“曦和号”升空探日、“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以及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等国家重大工程中,高校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形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生态。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中心作为首个区域中心,一年来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已经建成了28个公共转化平台,对接高校成果4800多项,近180项落地进行转化。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发挥产业、国际化和金融优势,正在加快打造国际转移转化中心。目前,北京中心已经启动建设。
三是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的良性互动。启动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在创新研究中培养高端人才,在培养高端人才中实现创新。围绕信息、能源、生物等9大领域,重点布局一批先导项目,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特别是以重大战略任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打破学校、学院、学科的壁垒,推动高等教育界与产业界、地方的深度融合,实现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突破,实现人才培养与解决实际问题、复杂问题相结合,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再创新。在部分中央高校和地方开展试点,长周期稳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改进评价导向,让一批高校青年教师静下心来,长周期开展工作,勇闯“无人区”,切实改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生态环境。
怀进鹏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最高追求,引导广大高校创新在前、勇挑重担,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培养高端人才,坚决履行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和担当。
有意了解海外优青申报或其他引才项目申请的人才,可以扫描右下方二维码,添加时代学者工作人员微信(微信号:shidaixuezhe2),咨询项目申请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