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资助600万元/项!国自然医学科学部发布一批2025年度专项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现发布2025年度专项项目指南(第一批),请申请人和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申请。

附件:

1.“源于临床的外科学前沿科学问题与突破”专项项目指南

2.“基于免疫力解码的肺结节演变与诊疗” 专项项目指南

3.“基于免疫力解码的胰腺肿瘤诊断及良性疾病演变预警” 专项项目指南

4.“免疫力大数据资源平台及关键技术”专项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2025年9月5日

“源于临床的外科学前沿科学问题与突破”专项项目指南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和疾病谱系演变,正面临疾病早筛早诊和早期外科干预等全过程管理关口前移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设立“源于临床的外科学前沿科学问题与突破”专项项目。该专项聚焦外科领域常见、多发疾病以及近年我国快速上升的外科诊疗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与重大临床需求,旨在通过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促进医学与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创新,突破传统外科学的技术及理论局限,驱动外科学诊疗模式精准化、智能化及关键器官功能保留跨越式发展,提升治疗疗效、安全性及术后生活质量。

一、科学目标

聚焦外科学临床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针对精准规划手术时机、手术切除范围、关键器官功能保留等重大临床需求,突破传统外科技术瓶颈,运用人工智能创新外科理论和技术,提升外科诊疗水平,实现从经验外科向精准、智能、微创外科的范式转变。

二、拟资助研究方向

(一)构建复杂疾病外科决策及综合治疗新范式

针对恶性肿瘤“不可切除”导致的生存率受限、手术“切除范围过大”导致的器官功能受损等重大临床难题,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患者长期生存质量为核心目标,开展多学科协同攻关与迭代优化,探索以手术为主体的综合诊疗新模式。

重点支持新辅助综合治疗策略在肿瘤降期中的作用,增加手术可切除率,降低手术难度,缩小切除范围,保留器官功能;针对良性结节或癌前病变等,建立疾病风险预测模型,为外科决策(手术时机、手术方式、豁免外科治疗等)提供依据。建立标准化、可推广的综合诊疗技术体系和临床指南路径,构建复杂疾病外科决策及综合治疗新范式。

(二)创建智能外科驱动的精准手术新体系

针对肿瘤边缘不清晰导致切除范围不明确、重要脏器外科手术风险高等临床难题,以提高手术精度、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长期生活质量为目标,开展手术精准切除、功能保护与并发症防控一体化创新体系研究。

重点支持以多模态影像融合与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技术为基础,构建实时动态术中导航体系,提升术中边界识别和切除精度;融合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提升手术机器人的精细解剖及识别重要血管、神经、淋巴管的能力,提高器官功能保护水平,降低高危手术风险,推动微创手术智能化与自主化发展。通过外科、影像、介入、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建立以功能结局和生活质量为导向的智能外科精准手术新体系。

三、资助期限和资助强度

本专项项目直接费用总额度约为3000万元。计划资助约10-15项,资助强度约200-300万元/项,每个项目可针对一个或多个方向开展探索性研究。项目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6年1月1日-2028年12月31日”。

四、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专项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2025年已获得200万元及以上强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作为申请人申请本专项项目不再给予支持。

(二)申请要求

申请人拟开展的研究工作须符合“科研诚信”“伦理”和“科技安全”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的有关要求。

(三)限项申请规定

1.本专项项目从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2项的范围;获资助后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的范围。

2.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本专项项目。

3.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专项项目中的研究项目。

(四)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接收时间为2025年10月7日-10月11日16:00。

2.本专项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专项项目指南和《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申请人应围绕本项目指南公布的研究目标撰写申请书,针对本指南中拟资助的研究方向具体阐述拟开展的研究内容、方案及经费预算。申请书应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突破,明确对实现本专项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项目”,亚类说明选择“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申请代码1选择 “H18”,申请代码2根据项目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自行选择相应学科申请代码。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资助。

(5)本专项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数合计不得超过2个;主要参与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贡献者。

(6)申请书应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突破,明确对实现本专项项目总体科学目标和解决核心科学问题的贡献。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专项项目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与申请人承担的国家其他科技计划研究内容重复的项目申请不予资助。

(7)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如实编报项目预算。

(8)申请人拟开展的研究工作须符合国家生物安全有关法规要求,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提供依托单位的伦理审核证明。未按要求提供上述证明的申请项目将不予受理。

(9)本专项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依托单位只需在线确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须报送纸质申请书,但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在项目申请接收截止时间(2025年10月11日16:00)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在截止时间后24小时内在线提交本单位申请项目清单。项目获批准后,依托单位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一并提交。

3.本专项项目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医学七处

联系电话:010-62329157。

(五)其他注意事项

为更好地实现总体科学目标,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积极参加本专项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项目启动会、年度进展交流会等。

“基于免疫力解码的肺结节演变与诊疗” 专项项目指南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随着各种筛查手段的普及,近年我国肺结节检出率已超过50%,有效实现了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但仍存在部分肺结节良恶性难诊断、临床转归难预测等困境,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肺癌发生过程中,机体免疫监视发挥关键作用,因此通过监测免疫反应异常信号,有望实现肺癌的早期预警、诊断和干预。为进一步推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设立“基于免疫力解码的肺结节演变与诊疗”专项项目,通过资助相关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建立基于免疫力解码技术的突破性解决方案,为我国肺结节的精准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一、科学目标

针对肺结节精准诊疗、预后评估、动态监测等临床科学问题,依托多中心纵向临床队列(人群和个体),聚焦“恶变细胞-免疫系统”动态互作过程,采用多组学驱动的免疫解码策略,整合分子免疫学、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系统解析肺结节恶性演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性癌)过程中的免疫监视规律和演变特征,发掘用于肺结节精准识别的免疫学标志物、反映其动态演变的免疫学监测指标及可供干预的免疫学靶点,为肺结节的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我国肺癌临床诊疗水平。

二、拟资助研究方向

基于免疫力解码技术的突破,整合外周血免疫组库测序等免疫力大数据及临床、影像、病理、实验室诊断数据,解码肺结节演进中免疫力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效应机制,为肺结节的精准识别、监测和干预提供靶点。

(一)免疫力解码与肺结节精准识别

基于前期建立的肺结节(良性和恶性)横断面临床队列,对外周血免疫细胞和免疫微环境进行量化表征和数字化呈现,建立外周血TCR/BCR免疫组库等多维免疫力数据库,结合患者临床信息,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肺结节“可视化”精准识别。

(二)免疫力解码与肺结节实时监测

基于前期建立的恶性肺结节纵向临床队列(人群和个体),解析肺结节演进(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性癌)中的免疫力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建立高敏监测技术,实现病理进程的“免疫力解码”,为手术时机选择及术后复发的早期预警提供指导。

(三)免疫力解码与肺结节早期干预

基于前期发现的肺结节演变过程中免疫力变化规律及其效应机制,发现免疫力干预的新靶点,研发免疫力调节药物,为肺结节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三、资助期限和资助强度

本专项项目直接费用总额度约为4000万元。项目资助期限为3年,计划资助联合申请项目6-8对,其中每对申请项目资助约500-600万元,每对项目可针对一个或多个方向开展探索性研究。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6年1月1日-2028年12月31日”。

四、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专项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2025年已获得200万元及以上强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作为申请人申请本专项项目原则上不再给予支持。

(二)联合申请要求

本专项项目每对项目必须由两位申请人联合申请(依托单位可以相同或不同),一位申请人必须为临床医生,另一位申请人为基础研究人员(可以跨学科领域),一方申请人不作为另一方申请项目的项目组成员。联合申请双方需围绕同一个研究目标,分别撰写申请书【具体要求参见(四)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拟开展的研究工作须符合“科研诚信”“伦理”和“科技安全”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的有关要求。

(三)限项申请规定

1.本专项项目从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2项的范围;获资助后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的范围。

2.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本专项项目。

3.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专项项目中的研究项目。

(四)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接收时间为2025年10月7日-10月11日16时。

2.本专项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专项项目指南和《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申请人应围绕本项目指南公布的研究目标撰写申请书,针对本指南中拟资助的研究方向具体阐述拟开展的研究内容、方案及经费预算。申请书应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突破,明确对实现本专项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项目”,亚类说明选择“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申请代码1请选择“H18 肿瘤学”,申请代码2根据项目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自行选择相应学科申请代码。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资助。

(5)每对项目的联合申请人应分别独立提交申请,但须填写相同的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后分别标注(联合申请A)、(联合申请B)。

(6)申请书正文开始部分,应首先说明联合申请的两个项目共同的研究题目、立项背景、共同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框架,具有合作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及合作分工;随后应按照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填写各自负责的研究内容、实验设计以及其他各部分内容。申请应体现强强联合,开展互补的实质性研究工作,项目评审时对联合申请进行整体评审。

(7)申请书附件材料中需提供联合申请协议书,联合申请双方必须共同签字并由所在依托单位盖章,不可用只有单方签字的信函替代。

(8)主要参与者中如有申请人所在依托单位以外的人员,其所在单位即被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境外单位不视为合作研究单位)。每个项目申请的合作研究单位数合计不得超过2个,主要参与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贡献者。

(9)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专项项目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与申请人承担的国家其他科技计划研究内容重复的项目申请不予资助。

(10)本专项项目申请人与依托单位需在申请时承诺,将本专项项目产生的测序数据、样本信息、临床队列信息等关键科学数据,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汇交到指定的数据平台。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各项目之间的数据兼容性和结果可比性。申请人须将承诺书(见附件,需本人签字和依托单位盖章)作为附件上传,否则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11)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如实编报项目预算。

(12)申请人拟开展的研究工作须符合国家生物安全有关法规要求,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提供依托单位的伦理审核证明。未按要求提供上述证明的申请项目将不予受理。

(12)本专项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依托单位只需在线确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须报送纸质申请书,但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在项目申请接收截止时间(2025年10月11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在截止时间后24小时内在线提交本单位申请项目清单。项目获批准后,依托单位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一并提交。

3.本专项项目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医学七处

联系电话: 010-623291579157

(五)其他注意事项

为更好地实现总体科学目标,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积极参加本专项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项目启动会、年度进展交流会等。

“基于免疫力解码的胰腺肿瘤诊断及良性疾病演变预警” 专项项目指南

胰腺肿瘤临床表现多样,良恶性鉴别困难;并且部分良性病变存在演变为恶性的风险,亟待加强精确诊断与预警干预研究。免疫反应在胰腺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评估机体免疫状态协助诊断及预测演变风险。因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设立“基于免疫力解码的胰腺肿瘤诊断及良性疾病演变预警”专项项目,通过顶层设计、多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建设我国相关人群的免疫力特征标准化数据库,解码胰腺良性疾病演变过程中免疫力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基于免疫力指标的诊断和演变预测模型,实现基于免疫特征的诊疗关键技术突破。

一、科学目标

融合免疫力解码技术、基因组学与人工智能技术,获取不同性质胰腺肿瘤、胰腺良性疾病演变过程的免疫力大数据,明确不同疾病的免疫力特征及疾病演变中的免疫力变化规律,解析免疫力变化导致演变的核心机制,发掘可用于胰腺良性/恶性肿瘤诊断、良性疾病演变预测的免疫力指标,推动胰腺肿瘤预警和早期精准诊疗技术的突破。

二、拟资助研究方向

方向一:基于免疫力解码的胰腺良性/恶性肿瘤诊断

依托胰腺良性/恶性肿瘤患者及对照人群队列,建立外周血TCR/BCR免疫组库等多维免疫力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免疫力特征、遗传背景、医学影像、多组学数据及临床资料,解码不同人群中的免疫力特征差异,建立恶性肿瘤精准诊断智能模型,研发新型个体化诊疗策略。

方向二:基于免疫力解码的胰腺良性疾病演变预警

依托具有恶变潜能的胰腺良性疾病(如慢性胰腺炎、黏液性肿瘤等)人群队列,追踪外周血TCR/BCR免疫组库等多维免疫数据动态变化并建立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免疫力特征、遗传背景、医学影像、多组学数据、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解码疾病演变过程的免疫力动态变化规律,建立疾病演变精准预警智能模型,研发新型个体化诊疗策略。

三、资助期限和资助强度

本专项项目直接费用总额度约为4000万元。项目资助期限为3年,计划资助联合申请项目6-8对,其中每对申请项目资助约500-600万元。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6年1月1日-2028年12月31日”。

四、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专项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2025年已获得200万元及以上强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作为申请人申请本专项项目原则上不再给予支持。

(二)联合申请要求

本专项项目每对项目必须由两位申请人联合申请(依托单位可以相同或不同),本专项项目一位申请人必须为临床医生,另一位申请人为基础研究人员(可以跨学科领域),一方申请人不作为另一方申请项目的项目组成员。联合申请双方需围绕同一个研究目标,分别撰写申请书【具体要求参见(四)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拟开展的研究工作须符合“科研诚信”“伦理”和“科技安全”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的有关要求。

(三)限项申请规定

1.本专项项目从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2项的范围;获资助后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的范围。

2.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本专项项目。

3.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专项项目中的研究项目。

(四)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接收时间为2025年10月7日-10月11日16时。

2.本专项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专项项目指南和《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申请人应围绕本项目指南公布的研究目标撰写申请书,针对本指南中拟资助的研究方向具体阐述拟开展的研究内容、方案及经费预算。申请书应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突破,明确对实现本专项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项目”,亚类说明选择“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申请代码1请选择“H11医学免疫学”,申请代码2根据项目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自行选择相应学科申请代码。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资助。

(5)每对项目的联合申请人应分别独立提交申请,但须填写相同的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后分别标注(联合申请A)、(联合申请B)。

(6)申请书正文开始部分,应首先说明联合申请的两个项目共同的研究题目、立项背景、共同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框架,具有合作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及合作分工;随后应按照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填写各自负责的研究内容、实验设计以及其他各部分内容。申请应体现强强联合,开展互补的实质性研究工作,项目评审时对联合申请进行整体评审。

(7)申请书附件材料中需提供联合申请协议书,联合申请双方必须共同签字并由所在依托单位盖章,不可用只有单方签字的信函替代。

(8)主要参与者中如有申请人所在依托单位以外的人员,其所在单位即被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境外单位不视为合作研究单位)。每个项目申请的合作研究单位数合计不得超过2个,主要参与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贡献者。

(9)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专项项目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与申请人承担的国家其他科技计划研究内容重复的项目申请不予资助。

(10)本专项项目申请人与依托单位需在申请时承诺,将本专项项目产生的测序数据、样本信息、临床队列信息等关键科学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汇交到指定的数据平台。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各项目之间的数据兼容性和结果可比性。双方申请人均须将承诺书(见附件,需本人签字和依托单位盖章)作为附件上传,否则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11)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如实编报项目预算。

(12)申请人拟开展的研究工作须符合国家生物安全有关法规要求,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提供依托单位的伦理审核证明。未按要求提供上述证明的申请项目将不予受理。

(13)本专项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依托单位只需在线确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须报送纸质申请书,但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在项目申请接收截止时间(2025年10月11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在截止时间后24小时内在线提交本单位申请项目清单。项目获批准后,依托单位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一并提交。

3.本专项项目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医学四处

联系电话:010-62327207

(五)其他注意事项

为更好地实现总体科学目标,项目负责人应积极参加原创探索项目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项目启动会、年度进展交流会等。

“免疫力大数据资源平台及关键技术”专项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围绕免疫力大数据资源,建立多源、多粒度人群免疫力数据的标准规范、汇交体系与安全共享机制;研发PB级数据的存储、审编、治理和隐私保护关键技术,为“基于免疫力解码的胰腺肿瘤诊断及良性疾病演变预警”“基于免疫力解码的肺结节演变与诊疗”等专项项目提供高质量的免疫力数据资源管理支撑。

二、拟资助研究内容

1、免疫力数据标准与共享机制建设:制定大规模人群免疫力数据标准、数据模型、元数据规范、质量控制指标、分级分类与脱敏策略;建立跨项目数据共享协议,明确数据贡献方、使用方、管理方权责及伦理合规要求;

2、免疫力大数据资源平台构建:建设平台架构,设计并实现支持PB级存储、弹性扩展、高并发访问的混合云/本地混合架构;

3、数据汇交与审编技术研发:开发自动化数据接收、格式校验、质量审编及版本控制工具链;

4、服务接口与可视化门户开发:面向关联专项项目提供标准化API与可视化门户,满足不少于2个关联专项项目的实时调用需求,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撑;

5、安全与隐私建设:实现基于分级分类的访问控制、审计追踪、算法加密与可信计算环境。

三、资助期限和资助强度

本专项项目直接费用总额度约为300万元。项目资助期限为3年,计划资助1项。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6年1月1日-2028年12月31日”。

四、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专项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申请要求

申请人拟开展的研究工作须符合“科研诚信”“伦理”和“科技安全”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的有关要求。

(三)限项申请规定

1.本专项项目从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2项的范围;获资助后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的范围。

2.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本专项项目。

3.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专项项目中的研究项目。

(四)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接收时间为2025年10月7日-10月11日16时。

2.本专项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专项项目指南和《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申请人应围绕本项目指南公布的研究目标撰写申请书,针对本指南中拟资助的研究方向具体阐述拟开展的研究内容、方案及经费预算。申请书应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突破,明确对实现本专项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项目”,亚类说明选择“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申请代码1请选择“H11 医学免疫学”,申请代码2根据项目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自行选择相应学科申请代码。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资助。

(5)主要参与者中如有申请人所在依托单位以外的人员,其所在单位即被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境外单位不视为合作研究单位)。每个项目申请的合作研究单位数合计不得超过2个,主要参与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贡献者。

(6)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专项项目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7)本专项项目申请人与依托单位需在申请时承诺,如获资助后,将保证资源平台数据安全,并持续进行高质量维护和管理。申请人均须将承诺书(见附件,需本人签字和依托单位盖章)作为附件上传,否则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8)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如实编报项目预算。

(9)申请人拟开展的研究工作须符合国家生物安全有关法规要求,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提供依托单位的伦理审核证明。未按要求提供上述证明的申请项目将不予受理。

(10)本专项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依托单位只需在线确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须报送纸质申请书,但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在项目申请接收截止时间(2025年10月11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在截止时间后24小时内在线提交本单位申请项目清单。项目获批准后,依托单位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一并提交。

3.本专项项目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医学四处

联系电话:010-62327207

(五)其他注意事项

为更好地实现总体科学目标,项目负责人应积极参加原创探索项目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项目启动会、年度进展交流会等。

有意了解海外优青申报或其他引才项目申请的人才,可以扫描右下方二维码,添加时代学者工作人员微信(微信号:shidaixuezhe2),咨询项目申请事宜。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