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团队试点项目”正式更新设立为“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以培养和造就在世界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团队。时代学者汇总了2025年项目评审进展及2024年部分入选信息,供大家参考:
最新评审进展
2025年7月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科研资助部召开2025年度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评审会议。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希勤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希勤表示,科学基金国际科研资助工作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开放合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努力营造开放创新生态,重在汇聚全球力量助力中国科技突破、汇聚海外人才打造世界科技人才高地、贡献中国力量引领世界科技发展。他指出,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是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前期试点基础上,于去年在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下设立的一类新的项目类型,近期旨在吸引和支持外国优秀学术带头人在中国组建高水平合作团队,开展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研究。他强调,评审专家应准确把握项目定位,在评审过程中重点关注“团队负责人”“项目设计”以及“项目对人才培养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三个方面,遴选出有能力、有水平指导出国际一流研究团队的项目负责人,推动我国科学家与国际特别是与科技发达国家同行的合作交流,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国际科研资助部常务副主任殷文璇作2025年度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评审工作报告,介绍了项目申请受理情况、遴选原则、答辩要求和评审纪律等相关事项。
评审组专家严格按照程序,在听取项目申请人汇报和提问讨论的基础上,投票遴选出2025年度拟资助的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顺利完成评审任务。
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
自2024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次设立“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旨在促进国际科研合作,吸引和支持外籍优秀学术带头人在中国境内组建和带领研究团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项目资助直接费用600万元/项,间接费用120万元/项。其中数学和管理科学直接费用480万元/项,间接费用120万元/项。资助领域包括数理科学(A)、化学科学(B)、生命科学(C)、地球科学(D)、工程与材料科学(E)、信息科学(F)、管理科学(G)、医学科学(H)、交叉科学(T)。项目申请条件及要求具体如下:图片来源:国自然基金委
据公开信息,2024年国自然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全国总申请327项,最终立项25项,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河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项目入选获批,以下为部分入选单位及项目信息:
图片来源:河南省科技厅、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本团队项目旨在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电子结构理论、数据驱动方法以及先进的合成和表征技术,设计研发新型金属基功能材料,并探索其在发光和催化等重要领域的应用价值。研究将聚焦金属体系强电子相关和相对论效应,理论上难以准确描述,实验上缺乏有效检测手段等关键问题,拟通过改进现有的相对论赝势和基组,提高对重元素体系电子结构描述的准确性。通过高精度计算、材料数据库构建,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实现对新型金属基发光材料和光电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与精准合成。发展光、电、磁及配位场调控金属中心自旋-轨道耦合的新策略,面向应用需求构筑系列新型高性能材料。项目将形成计算-数据-实验相融合的研究新范式,凝练新的交叉研究方向,助力青年科学家成长,打造金属基功能材料的国际一流研究团队。
项目团队由国际一流相对论量子化学家Franz Michael Dolg教授领衔,融合了学校激发态计算、光电催化、材料化学等多学科背景的中青年科学家,主要成员包括陈雪波教授、闫东鹏教授和吴菲教授。Dolg教授在2024年入职我校前一直担任科隆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曾获得德国联邦政府教育及科学部颁发的Heinz-Maier-Leibnitz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雪波教授现任“烟台京师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院长,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闫东鹏教授和吴菲教授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也都做出了优秀的成绩。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Creative GenAI”项目获批2024国自然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该项目聚焦于强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跨领域融合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并融合多领域间的共通元素与灵感源泉,致力于构建一套全新
的创意生成理论体系、方法论及先进技术框架,以期突破当前局限,开启创意GenAI的新纪元
本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由Daniel Cohen-Or(以色列籍)教授牵头,黄惠教授为中方负责人,联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Dani Lischinski教授、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Hao Zhang教授、加拿大圭尔夫大学Minglun Gong教授,依托深圳大学独立申请。项目团队五位成员已有超过15年的紧密合作,研究基础深厚。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24年11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王春在研究员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基于‘起搏器’模式试验的三大洋相互作用研究”在广州正式启动。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由陈俊丰牵头,江智勇教授团队联合申报的“Chiral Cation Ion Pair Catalyzed C(sp3)-H Reactions Leading to Late Stage Functionalization”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次设立的“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立项资助,获批经费720万元。
2025海外优青申请人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时代学者小编微信(微信号:shidaixuezhe2),申请加入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