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2025年度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研究员名单公布,12位优秀青年科学家每人将在两年内获得10万美元资助。
据悉,此次获评的青年科学家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地,均为博士毕业后7-10年内,正处于独立科研事业的关键起步阶段,也是科研人员孕育原创想法和开拓新方向的黄金时期。
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Asian Young Scientist Fellowship, AYSF)于2022年由未来科学大奖的创始成员发起,是一项由民间公益力量支持的亚洲地区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亚洲青年科学家进行具有创意和变革性的科学研究,助他们的科研生涯的成长,并创建一个促进探索性思维、跨学科合作,以及国际交流和指导的社群。
项目每年在生命科学、物理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三个领域选拔共12名早期职业研究人员,每位研究员将在为期两年的时间中获得10万美元的资助金,用于支持他们的自由科研事业。
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必须在完成最终(博士/医学博士)学位后10年内申请,并在大学或学术研究机构担任全职职务。评选采用提名机制,后由评选委员会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评估候选人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研究计划。项目目前覆盖5个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加坡。
2025年度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研究员入选名单如下:
部分入选者简介
刘君,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2010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本科毕业,2015年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后进入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20年9月起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RNA表观转录的分子机制与生物学功能,致力于阐释RNA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染色质功能的分子基础,揭示特定调控事件在细胞命运决定中的生理意义,并探索以RNA修饰为靶点的疾病干预策略。她的研究成果揭示了RNA修饰调控基因转录、基因组稳定性等染色质功能的调控机制,及其在早期胚胎发育、干细胞命运决定和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白凌,现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研究员。于200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并于2017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师从David Ginty教授,期间研究介导触觉感受的躯体感神经元。此后,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开展博士后研究,聚焦内感觉神经系统如何调控进食行为,研究工作获得 Jane Coffin Child博士后奖、美国国家卫生院K99的支持。2021年在北京脑所建立独立实验室,研究方向聚焦于机体内部感觉系统的功能与神经机制。白凌实验室旨在揭示内脏信号如何被初级感觉神经元检测,并在大脑中整合加工,从而协调机体的生理反应与行为。
彭勃,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脑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科技领军人才团队负责人,上海市领军人才,曙光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青年)。获得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华夏医学科技青年奖等荣誉。担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胶质细胞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神经细胞分会副会长,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免疫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2004至2008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至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学习神经生物学。2015年毕业于香港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组建独立的神经免疫学实验室,担任课题组长(PI)。2019年9月加入复旦大学。
彭勃教授主要关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小胶质细胞,系统性阐明其更替机制。以此为基础,创新性提出以小胶质细胞替换开展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策略,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高效的小胶质细胞替换,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开辟了全新思路(2020)。进一步,团队全球首次开展小胶质细胞替换的临床治疗,证明该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025),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开辟了全新思路。主要研究成果以最后通讯作者发表在Science,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Aging,Neuron,Cell Reports,eLife和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在PNAS和eLife等高水平期刊,入选神经免疫学全球年度科学进展。李听昕,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长聘副教授。主要从事实验凝聚态物理研究,近年来在低维量子材料演生量子物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代表性工作包括首次观测到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确凿实验证据等。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Nature Physics、 Physical Review X等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何向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何教授在信息推荐与数据挖掘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何教授在开发基于深度学习和图神经网络的推荐系统方面工作对促进学科前沿发展和技术应用具有显著意义。此次入选,不仅是对何向南教授个人学术贡献的高度认可,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领域的影响力。
有意了解海外优青申报或其他引才项目申请的人才,可以扫描右下方二维码,添加时代学者工作人员微信(微信号:shidaixuezhe2),咨询项目申请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