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科睿唯安分析师发文:中国论文产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年增长量可达10万篇

近日,学术博客网站The Scholarly Kitchen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论文发表及其国际影响的评论文章。该文章指出,中国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方面的迅猛发展,已对国际学术出版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章作者为前科睿唯安分析师Christos Petrou,他是一名遗传学家,曾在科尔尼咨询担任农业顾问,现为Scholarly Intelligence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时代学者对其观点及相关论据进行了简单整理,具体汇总如下:

中国论文爆发式增长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的论文产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并在近几年确立了领先优势。2015年中国的论文产出量仅占美国的66%,而到2024年已经超越了美国。中国的论文产出量从2015年的46.4万篇跃升至2024年的121.6万篇,年均增长率高达11.3%。而同一时段内,美国论文产出量仅从70.9万篇增长至74.4万篇,年均增速仅为0.5%。整体而言,与中国论文的迅猛增势不同,大多数科研生态相对成熟的国家目前其论文产出基本稳定。2015年至2024年中、美、欧的论文产出量对比
数据来源:Scimago

在部分学科领域,中国的科研产出已确立明显优势。据Scimago统计,2024年中国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工程学和化学领域的论文发表量已超过经合组织(OECD)38个成员国之和。OECD成员国包括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以及其他33个国家。我们或许需要习惯中国的一些突破性成果,例如为适用于电动汽车的持久电池、以极低成本与西方竞争的人工智能模型,或能与西方最先进的战机一较高下的中国战斗机。2024年中国与经合组织(OECD)在各学科领域发表论文数量对比
数据来源:Scimago

与此同时,白宫2026年财年预算案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资金大幅削减了40%,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的资金也面临超50%的巨幅缩减。美国对科研预算进行上述大刀阔斧的削减,可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科研地位。

科研发展:复杂的“礼物”

多数观点认为,中国科研的发展是赠予世界的一份“厚礼”。对于西方出版商而言,无论是采用开放获取模式(Open Access)还是订阅模式(Subscription ),论文产出都是出版商的“盈利密码”。中国科研产出的增长意味着出版商拥有了更多客户,既包括订阅机构,也包括为发表支付高额版面费的论文作者。

另外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科研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据Scimago和 Retraction Watch对部分特定文章类型(研究文章、综述文章、临床研究和病例报告)撤稿情况的统计,中国论文的撤稿率显著高于经合组织成员国水平,这些情况也迫使出版商加强编辑审核。在部分医学领域,超过1%的中国论文最终被撤回。2015年至2024年中国和OECD的年撤销率
(撤稿率计算基于撤回年份前三年的平均发表量)
数据来源:Scimago 、Retraction Watch

文章指出,中国科研的快速发展还削弱了西方政策制定者的影响力。在欧洲主导的开放获取计划Plan S提出时,西欧的论文产出还比中国多出约30万篇,目前这一差距已缩小至20万篇,欧洲学界对出版商商业决策的影响力正在减弱。目前,中国政策制定者正掌握开放获取模式转型的主导权,特别是在物理科学和工程学领域。

论文增长与后续的审核、接收

作者猜测,以西方国家为主的编辑和审稿人可能是对中国科研发展最缺乏热情的群体,因为他们被要求承担了超出合理范围的工作量。

数据显示,中国编辑在期刊编委中的代表性明显不足,与中国论文的庞大规模形成鲜明对比。在抽样调查的16种期刊(包含多家出版集团的综合性大型STEM期刊)中,中国编委的比例明显低于中国论文的比例。在超过半数的期刊中,中国论文占比是中国编委占比的三倍还多。16种选定期刊里中国编委与中国论文占比情况
来源:各出版商官网、 OpenAlex

作者分析称,更多的中国论文意味着西方国家的编辑和审稿人需要处理更多需求并花费更长的审稿时间。而西方出版商正是以编辑和审稿人的高负荷工作为代价来扩大业务。作者进一步判断,考虑到利益相关和学术不端等风险,向中国编辑和审稿人开放编委资格并非首选策略。

基于Scholarly Intelligence对16家主要出版商的统计,论文接收速度已降至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4年论文从提交到验收的平均周转时间为149天,比2014年慢了9天。作者认为,这可能与中国科研的快速增长相关。在论文数量高速增长的情况,西方编辑和审稿人的工作量已超出其负荷,而出版商为打击“论文工厂”也引入了更多编审流程,也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效率。

2011年至2024年16家主要出版商论文从提交到验收的平均周转时间
数据来源:Scholarly Intelligence

这种放缓并非个别情况,在抽样调查的12家出版商中,有11家2024年下半年的论文周转速度慢于2021年上半年,部分出版商甚至需要多耗费20多天。

2021年上半年与2024年下半年12家出版商的论文周转时间差异
数据来源:Scholarly Intelligence

作者进一步分析称,由于中国编委比例与中国论文占比明显失衡,加上语言障碍,寻找合适的审稿人以及编辑审稿工作可能需要花费更长时间。

关于未来的探讨

作者预测,中国论文产出在未来数年内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年增长量可维持在约10万篇左右,与2019年至2024年的表现基本一致。

此外,基于目前的研发投入和研究人员产出水平,未来中国的研究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目前,中国的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的2.6%,与美国(3.6%)和英国(2.9%)相比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到2030年,中国计划将R&D经费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8%。从研究人员论文产出来看,中国每位科研人员全职当量(Full-Time Equivalent,FTE)的论文产出与美国、德国等国存在一定差距,仍处于上升发展阶段,这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整体论文产出的增长。2015年至2022年中国和其他国家每位科研人员全职当量的论文产出
数据来源:World Bank 、Scimago

2025海外优青申请人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时代学者小编微信(微信号:shidaixuezhe2),申请加入微信交流群。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