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今天)是2025海外优青申请截止时间节点,近几日申请人都陆续通过申请系统将最终申请材料提交至依托单位。有申请人在查看系统时,发现状态为“NSFC未接收”,询问是否为正常现象。参考往年情况,如果系统状态显示为“NSFC未接收”(部分申请人因有退回修改建议的,会同时显示“查看退回原因”),则表明申请书已由依托单位提交至NSFC。接下来,NSFC收到依托单位提供的材料后将进一步集中处理,系统状态也会陆续更新为“形式审查与评审中”,申请人未来几天可自行查看。这一状态也将保持到本轮项目结果获批之后。
回顾一下本轮申请,对比往年今年的指南“姗姗来迟”,准备时间紧张。项目指南于2月28日发布,申请于4月15日截止,相较去年正式准备时间缩短了整整一个月。另外,今年1月国自然杰青、优青项目更名,而海优指南迟迟未发,申请人对项目改名、调整甚至取消的担忧也较多,等待过程也较为煎熬。
实际情况是整体大方向并未改变,大力引进仍是主要趋势。同时,细微调整方面,申请资格从严把关,对申请人的海外履历、申请材料等加强界定核查。在申请条件中,明确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不再适用于海外工作年限破格;进一步强调海外工作期间拥有“境内带薪职位”的情况也须扣除对应工作年限。在附件信息部分,要求上传“全部身份证、护照或其他身份证明材料”,加强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核查。此外,今年海优还完善了部分细节规范:在正文模板中新增自带格式的黄色底纹;将海优申请人简历单列,并命名为“优青(海外)专用简历”,突出项目属性。
在申请准备方面,与已回国且有基金项目申请经验的群体相比,海外申请人(尤其是首次申请者)缺乏申请经验,无论是对项目申请流程还是对申请书撰写技巧都需要学习了解。且受今年国内平台海优待遇宣传低调、指南发布较晚等影响,和依托单位沟通也存在一定信息差。申请人对了解平台待遇、考核政策及申请指导的需求也尤为迫切。
为此,时代学者面向本年度申请人组织了多场海优政策宣讲会和经验分享会。海优政策宣讲会上,依托单位老师详细介绍平台优势及待遇,部分场次还有依托单位的入选者到场分享申请经历、落地发展,时代学者结合最新指南同步讲解申请注意事项,为申请人共同答疑;在申请书撰写关键阶段,为方便社群内申请人获取更多实战经验,时代学者举办多场经验分享会,特邀往届入选者就申请书撰写框架及技巧、申请代码选择等方面分享见解,平台张老师也基于多年从业经验介绍注意事项及申请要点,690余位海外申请人参会交流。
至此,2025海外优青申请提交阶段已近尾声,辛苦付出终将收获,这里预祝申请人成功上会!
写在最后:
2025年是海外优青项目实施的第五年,项目关注度和申请参与热情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项目指南明确加强对人才项目定位及人才质量把关,细化申请资格、申请材料相关要求。这里也提醒一下计划未来申请海外优青项目的海外学者,如涉及上述申请条件审查资格方面的问题需提前调整应对。对于考虑回国发展的海外人才而言,后续申请海优或其他项目时,仍需在申请资格核查、成果准备、依托平台选择等方面尽早规划,尤其涉及到不同项目定位或申请互斥的,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及发展路径慎重选择。时代学者也将为海外人才提供免费一对一常态化评估,从回国规划、项目申请、成果评估等方面提供专业建议,欢迎感兴趣的学者联系工作人员(微信号:shidaixuezhe2)预约评估。
2025海外优青申请人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时代学者小编微信,申请加入微信交流群,一起准备申请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