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 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 具有博士学位;
(4)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
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
(6)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无线通信与泛在互联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邮箱获取

电脑端链接

历史沿革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及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根本,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人人皆是人才 人人皆可成才”的大人才观,育引用并重,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学术卓越、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00余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0余人。学院教师始终以创新驱动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已任,多名教师荣获多项国家/省部级奖励。
学院坚持“四个面向”,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学科优势,大力提升源头创新、成果孵化、应用转化能力,布局科技前沿战略要地,致力于打造支撑国家电子信息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了“三足鼎立”的科研架构。学院积极打造高水平、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学院坚持“五育融合,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精准把握学生发展需求,优化校内外导师和优秀朋辈在内的多元化指导体系,培养心怀“国之大者”新时代好青年,努力实现学生更高质量就业、更高质量深造。
学院本科毕业生
一次性就业率
保持在
赴国家和国防重点单位及基层就业
学院通过“科研引领,逐级贯通”的方式,构建起信息与通信领域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科研育人新模式、大类课程新体系、协同育人新生态,以“项目群联动课程群”的培养计划,将科研优势体量性转化到第一课堂;以“全程系列金课”为主线,共基础存特色的大类专业课程体系;以“内外资源连通”的方式,培育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和产业认知。

学院以挑战性课程体系
和科研育人实践体系为特色
作为核心组成部分
使“New E3成电方案”成为
引领全国新工科教育改革的典型案例之一

学院立足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同时跨越学科界限,整合现有学科方向,将不同的知识体系相互融合,激发新的思维和创新。按照传统优势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进行分类。

成都是教育强市,有8所大学入围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有500余所中小学与海外学校缔结为国际友好学校,人才享有一次择校选择权利。同时,电子科技大学配有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教师子女可享受一条龙教育服务,可解决任何年龄段子女入学问题。学校开设寒暑假“成电少年营”周末托管班,解决教职工子女照看难题。




成都房价低消费低,2024年成都市出台六条措施,加强人才安居保障,按照A、B、C、D、E、F类人才可享受优先、优惠性购置人才公寓。学校提供安家费及一年免费周转公寓,解决过渡需求。(具体情况根据引进岗位而定)

成都享有国家顶尖、世界知名的华西医院,高层次人才可免费享受体检服务,并协助办理特约医疗证。电子科技大学拥有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4所附属医院,为校内师生及家属提供全方位医疗保障服务。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有“熊猫之都”之称的天府之国——成都。成都拥有120余条国际航线,数量位居中西部第一,是全国第三座双机场城市,市内开通多条地铁,轻轨电车从校门口经过,无缝衔接各条市区主干道。成都连续多年位居“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是全球七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美食之都”称号的城市之一,是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成都还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和秀丽的自然景观。




学院全员合力,倡导“团队作战”,帮助海内外学者打磨申报材料,并提供一站式报到服务。


电脑端链接

联系人:刘老师/郭老师
邮箱:xintongrencai@uestc.edu.cn
电话:+86-28-61831357
微信:18628090050/18615796029
点击左下方“链接”,进入快速报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