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以下简称“海外优青”)指南正式发布。对比往年政策,今年的海外优青指南除了常规调整以外,在申请人条件、注意事项方面新增了内容,时代学者对比梳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申请人条件
涉及的三个时间点(按年度规律调整)
出生日期由“1984年1月1日(含)以后”调整为“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海外工作经历统计时间由“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4年4月15日前”调整为“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15日前”。
申请人已回国(来华)工作的情形要求由“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调整为“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
调整最大的是第(5)项,关于海外工作经历的表述新增了约束界定条件。
1
海外任职单位描述
由“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调整为“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这里强调了海外高校须为“知名高校”(但没给出具体标准);同时“等”笼统概括了不在指南提及三类主要海外任职单位之外的其他情形。
2
中外联培海外博士工作年限问题
针对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突出,可适当放宽海外工作年限的条款,新增了约束条件,即针对以中外联合培养方式获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形,不再适用年限破格。
3
境内有带薪职位的情形
新增表述:针对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职位的申请人,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得计入海外工作年限。
申请人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部分新增了“申请人要对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作出承诺”,同时要求申报人和用人单位要认真填写申报材料,填写详细的身份证号、护照号和工作履历信息,并确保信息完整准确。
系统开放时间
今年的申请系统开放时间是3月3日,海外优青申请系统开放时间一般都在指南发布之后,今年指南发布较晚,因此系统开放时间对比去年整整晚了一个月。
总结解析
今年指南最主要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申请人海外博士学位及海外工作经历时间的界定,基于项目定位特征,更加强调申请人经历履历中“完全海外”属性。事实上往年关于海外工作期间在境内有带薪酬职位的时长在申请系统内也是需要填写的,而今年直接在指南中重点突出。这里也特别提醒未来的申请人,有类似情况的要尽早处理,以免影响以后申请。
二是加强对申请材料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方面管理。申请人需要对自己的申请材料负责,所有提交的内容,无论是申请书还是附件材料,都应基于事实,在申请书正文撰写部分,尤其是个人成果介绍,更要有理有据。有的申请人过分强调所谓的“包装”,甚至伪造经历履历,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海外优青项目2021年实施以来,虽指南每年都有微调,但大的方向并未调整。例如2022年限项条件调整、2023年截止提前及海外任职计算节点明确,2024年截止日期恢复到4月15日等。2025年由于指南迟迟未出,且1月份国自然杰青、优青项目更名,这让很多申请人猜测海外优青是否会更名,甚至有暂停或取消的声音流传。今天最新指南正式发布,说明项目并未受影响,海外优青“涛声依旧”。这里也提醒申请人,虽然指南发布较晚,但截至日期仍然为4月15日。如果前期没有开始申请书正文撰写,那么要加紧准备了!
以上是2025海外优青指南的对比分析,有疏漏或表述不准确的地方请指正。海外优青指南除了给出时间节点以外,最重要的是明确哪些人符合资格可以申请。而面向广大海外学者群体,难免有申请人的情况比较复杂,处于资格条件的边界无法确定,甚至一些依托单位的申报老师因接触案例较少,对复杂情况也难以应对。有政策及申请方面问题的海外学者及人事人才同行可以联系进一步交流。
作者:张宏雷(微信:张宏雷-时代学者),时代学者主要创办人,国内顶尖高校人才工作从业经历,十余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经验,专注海外学者回国发展咨询指导。(添加好友请注明姓名和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