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工作经历(15%)
这里提及的包括本、硕(若有)、博教育经历,以及获得博士学位后的博士后、其他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在海内外顶尖高校院所及研究机构有学习及工作经历肯定是加分项,履历漂亮是有机会将分值拉满的。当然实际情况是很多申请人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例如第一学历非常普通,或所在海外研究机构并不知名,为此申请信心不足。这里也没要纠结,既往经历无法更改,应该坦然面对。同时成果的积累是更重要的,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申请人取得的成果主要形式是论文专著,也包括项目、专利、技术转化等方面。在介绍成果时,应该用言简意赅、逻辑清晰的方式从关键科学问题提出、研究及技术的创新点、取得成果贡献及影响力角度逐级阐述。同时,介绍成果时不应该独立割裂地讲每篇论文,也并非只强调发表在什么顶级刊物上,而是应特别注重研究系统性的梳理,持续聚焦、有清晰的研究脉络是非常必要的。这部分的分值是五个维度中最高的,因此要特别重视。
发展潜力是一个延续性概念,评审专家基于申请人具备研究基础、从事创新研究的水平及可持续性、研究领域的重大需求等综合判断。当然,这里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专家对发展潜力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打分的角度可能不同。
回国工作设想及依托单位支持情况(15%)

这部分重点阐述全职回国(来华)后主要研究方向和思路、预期目标、团队和科研条件的支撑情况。在研究方向或课题设立上要注重创新性,关键问题的提出要合理恰当,研究的可行性要结合已取得成果阐述,为了追求创新完全选择一个没有任何工作基础的方向并不可取。依托单位支持情况在单位提供的标准内容模板基础上,最好根据申请人的实际情况调整,与平台及团队的契合性要充分体现以此增加说服力。
海外优青打分体系给到大家一个参考,在申请书撰写过程中要有所侧重,申请书的打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初稿到定稿要经历过多轮,首次接触国内人才项目申请的海外学者,需要更多的准备练习。随着撰写的深入,每位申请人对如何写好申请书正文都有一定的理解,突出自身特色,打造有标签明确、内容清晰的申请书是大方向。接下来,时代学者将陆续邀请几位成功入选海优项目的老师分享经验,可以关注时代学者公众号,及时获得相关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