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规划干货!时代学者海外人才交流会经验分享

2月18日,时代学者举办2场以“海外人才回国规划”为主题的线上交流会,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新加坡、日本、沙特等17个国家的60余位海外博士参会交流,其学科背景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网络信息安全、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等研究领域。

针对海外人才回国发展的关键问题,时代学者平台负责人张老师从回国规划和项目申请两个维度分享内容,并围绕项目申请的相关问题与参会人才互动交流。

01

精准规划,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张老师基于时代学者多年从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经验,为大家梳理了精准规划回国路径的两层逻辑:
一是海外人才在萌生回国想法时,应开始注重与国内的联系,及时跟踪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通过人脉资源或学术/行业会议、报告、研究合作等方式建立与国内同行的深度联系,在交流中反复验证/校正对国内情况的认知,尽早从学术科研、工业界、创业等路径中确立回国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是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相对明确回国路径后,应在论文、项目、核心技术、专利、履历经历等方面结合引进政策、项目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提升竞争力。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在文化、心理等层面积极做好调适。

02

合理选择申请项目,提供回国落地保障

除了认定类的人才补贴及落户、购房政策以外,具有海内外博士学位的海外人才应更加注重人才项目等竞争性资源的获取,以此获得“升级版”的回国保障。这里尤其要注意:必须结合规划回国路径和职业方向,谨慎选择合适的项目申请,随意申请可能会触发政策互斥。

随后,张老师以海外优青为例,详细介绍了待遇政策、申请流程和评审标准。尤其提到待遇中涉及岗位职称、考核周期、薪酬结构、科研保障、团队建设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联系国内单位时应该详细了解。同时在依托单位选择上,建议海外人才结合学科方向契合度、拟加入团队(若有)、高校院所平台、家庭地域等情况综合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3

交流互动,个性化答疑

最后,张老师结合多年经验,详细解答了海优申请条件、依托单位选择等关键问题。在随后的互动环节,针对海外引才政策走向、国内科研资助体系、依托单位沟通、平台匹配性评估、单位考核机制、申请代码选择和科研成果认可度等提问,张老师结合学者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答疑。

接下来时代学者将择机再举办相关活动,同时,有回国发展相关问题、准备申请海外引进项目的人才可以联系我们预约评估,进一步对接需求。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