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9月24日披露,被誉为“纳米发电机之父”的顶尖华裔科学家王中林已结束在美国数十年的职业生涯,回国开展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相关研究。
王中林是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他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了近30年,在该学院的个人主页上写着,王中林“以其出色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被视为全球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他在科研上最突出的贡献纳米发电机和自供电传感器,为无需电池即可自供电的无线设备开辟了技术潜力。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以及一位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的证实,《南华早报》称,王中林现已辞职,并在北京他帮助创立的研究所全职工作。截至该报发稿前,王中林本人和佐治亚理工学院都没有对此事进行回应。
9月16日,全球最大学术出版商Elsevier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共同公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中,王中林在职业生涯影响力总排名中再次排名第二,在单年度科学影响力排名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当时,他所属的机构已从佐治亚理工学院变成了中国科学院。
王中林1978年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82年凭借优异的成绩被选中参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倡导的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习纳米学科。这为他后来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上月《中国科学报》的采访中,王中林回望这段经历,称CUSPEA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对我个人来说,CUSPEA是我科研生涯的重要转折,李政道先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为中国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王中林说道。
据他介绍,CUSPEA在美国的组织联系工作都是李政道亲自操办的。李政道建议设立少年班、建成博士后制度、开创CUSPEA等等人才项目对中国的贡献不可估量,他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直是我的榜样,现在我也尽量多培养学生,希望用我所学为年轻学子搭建一个平台”。
1999年,李政道(右)和王中林(左)在人民大会堂合影。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官网照片
王中林,国际顶尖纳米科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能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欧洲科学院院士(2003),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2019),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2022),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董事教授、Hightower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创始所长、现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1978年王中林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2年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就读;1987年7月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被佐治亚理工学院聘为副教授和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任;2000年9月创建了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2004年担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第一届海外主任;2004年晋升为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终身校董事教授;2005年2月推动成立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担任首任系主任;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2019年获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是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
王中林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包括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生长机理和应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纳米能源技术和自驱动纳系统技术;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