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李正龙教授团队诚聘研究人员、博士后和助理

01

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李正龙,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浙江省顶尖人才计划获得者,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航油负责人,浙江大学衢州“两院”生物基化学品研究所所长,生物质高值化利用中心主任。曾担任美国能源部下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生物质催化转化团队带头人、美国能源部生物质催化指导委员会委员(仅两位华人科学家入选)等。

李正龙教授团队专注于生物质、二氧化碳等低碳资源的转化利用,围绕生物质催化转化、CO2催化转化、塑料催化转化、可再生航空燃油、电催化、生物基材料等方向展开攻关。现有成员70多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名,国家级青年人才3名,教授和研究员8名,副教授和副研究员5名,美国普渡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等全球顶尖海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人才6名。团队依托浙江大学、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浙大衢州“两院”研究平台,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实验空间和顶尖的实验设备,包括催化剂合成与放大、催化剂常规表征、原位红外、稳态同位素瞬时动力学分析、原位拉曼、多种不同规模(1g-1kg 催化剂装填量)的常压/高压固定床反应器、几十套高压反应釜、气相色谱、气质联用、高效液相等,可以满足各种科研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团队秉持基础研究与应用产业化并重的理念,专注低碳资源(生物质、CO2、塑料)高值转化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在基础研究方面,团队在分子层面对催化过程进行深入理解并用于指导催化剂设计、工艺开发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工业转化。团队成员在生物质、CO2催化领域承担多项美国能源部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重大人才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和课题,在顶级期刊Nature Catalysis, Energy Environ. Sci., J. Am. Chem. Soc., Nat. Commu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ACS Catal., Appl. Catal. B.等发表众多高影响力的论文。成果转化方面,开发了多种新型生物基醇制可再生航空燃油、绿色甲醇、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并推广落地。

李正龙教授团队拥有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与团结协作的科研传统。充分尊重个人特长、研究兴趣与未来规划,结合团队优势,实现个人与团队发展双赢。团队注重成员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不同学术背景的融合获得长足的创新。同时团队与国际国内多家行业领先单位具有密切的合作,可以为团队成员未来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因研究工作需要,拟招聘研究人员、和博士后科研助理若干名,本招聘通知长期有效,直至招到合适人选为止。

02

团队依托平台介绍

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简介

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部分)依托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联合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共同建设。瞄准国家在“双碳”背景下能源安全与独立的战略需求,以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根据生物基液体运输燃料技术与产业化发展趋势,聚焦农业生物质高效预处理及转化合成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打造生物基航油、柴油在陆运、海运和空运行业的前瞻性前沿技术。运用实验室多学科交叉、产学研一体化优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化相结合。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在生物基运输燃料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创新高地、创新人才培养摇篮、国际合作交流中心。

李正龙教授担任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航空燃油负责人。围绕木质素高效分离和利用,CO2催化转化以及醇制航空燃油技术展开攻关。

浙大衢州“两院”和生物基化学品研究所简介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简称浙大衢州“两院”)是浙江大学与衢州市合作共建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任其龙担任院长。

现有常山港院区和中试实验实训基地两个教学科研基地,占地213亩,筑巢引凤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现有教职工296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2人,正高41人,副高30人;在校研究生350余人。获批浙江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入选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建有高端医用聚合物材料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工纳微尺度过程强化”基础科学中心参与单位,获批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浙大衢州“两院”秉承“学科-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理念,集聚高层次人才、打造高能级平台、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提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地方经济发展。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48项,省部级项目30项,申请各项专利236件,授权发明专利63件,发表高水平论文600余篇,与巨化集团等近50家衢州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在衢培育孵化企业7家,吸引校友企业1家,建成联合研发中心2家。

创新中试基地“试验田”,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培育自我“造血”功能,构建中试研究、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孵化、分析检测、培训于一体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已承接中试项目20余项;为近100家企业提供安全技术服务、测试逾3000次,为化工企业、学生培训逾1000人次。

浙大衢州“两院”聚焦化工、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与衢州主导产业相关领域,构建了“8个研究所+1个分析测试中心+1个中试实验实训基地”的全链条科研布局,大力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拔尖创新人才引育、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建设国际一流的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化工材料创新中心,成为“跳出浙大 发展浙大”校地合作的示范样板,塑造科技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衢州模式”。

其中生物基化学品研究所面向国家、浙江省和衢州市的重大战略需求,抢抓生物质化工发展的良好机遇,致力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预处理和分离、平台化合物的催化转化、生物基化学品催化附值、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基材料和高值化学品、C1催化等研究,目标建成一流的生物质化工产业化平台。

03

研究人员应聘要求及岗位待遇

岗位应聘要求

  • 取得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有热催化/光电催化/生物质转化/化工等背景的优先考虑

  • 为所从事研究领域的青年拔尖人才,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

  • 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七年之内,条件特别优秀者可另议

岗位待遇

  • 根据应聘者的科研实力、教育及工作经历,提供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等岗位;条件突出者,可推荐为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

  • 待遇:提供有竞争力的年薪和科研启动经费(特聘研究员200万元,特聘副研究员150万元),特殊情况实行“一人一议”

  • 安家补助、购房补贴:通过浙大衢州研究院引进的研究人员,在衢州市区内购买首套住房,可享受160万元安家补助、购房补贴。入职浙江大学的‘百人计划’研究员可以较低的价格租住学校周边教师公寓;晋升长聘教职后,如符合学校人才住房申购条件,可以优惠价格申购人才住房一套。

04

博士后应聘要求及岗位待遇

岗位研究方向

岗位1 热催化方向

1) 研究方向:催化剂(单原子、纳米簇、分子筛等)的合成、表征与测试;木质素催化;塑料催化转化;C1催化;生物质催化制备聚合物单体等

岗位2 电催化方向

1) 研究方向:二氧化碳、生物质平台分子等的电催化转化,流通池和PEM等的设计与制备,新型CO2电催化转化工艺开发等

岗位3 生物基材料方向

1) 研究方向:纤维素、木质素基材料

岗位应聘要求

  • 获得(或即将获得)海内外知名大学化学工程/化学/材料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有热催化/光电催化/生物质转化等背景的优先考虑

  • 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有流利的英语写作表达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能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和撰写中英文论文

  • 工作勤奋、积极进取,有良好的中英文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与合作导师一起申报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或科研课题项目年龄在35周岁以下,身心健康,能够全职从事博士后工作

  • 课题组和美国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鼓励博士后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和交流,实现合作共赢

岗位待遇

浙江大学博士后

    1) 工资及福利待遇按国家和浙江大学有关规定执行,年薪25-35万,一人一议,视博士后工作业绩再给予丰厚的绩效和科研奖励

    2) 提供一流的实验与科研条件,支持个人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包括(1)鼓励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和短期交流学习,(2)支持申报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国家与地方的科技项目

    3) 可申请租住学校教师公寓(优惠价格租赁)

    4) 提供浙江大学统一的其它福利待遇(子女入托等,详情请参见浙江大学博士后申请相关网页)

浙大衢州“两院”博士后

    1) 薪酬体系:研究院年薪(10万)+衢州市人才政策支持(博士后生活补贴:每年25万元(免税),补贴期限:2年)+课题组补助,相当于税前年薪40万+

    2) 员工福利:五险一金、定期体检、租房补贴、人才公寓、人才津贴等

    3) 提供一流的实验与科研条件,支持个人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包括(1)鼓励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和短期交流学习,(2)支持申报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国家与地方的科技项目

    4) 工作业绩突出、满足研究院公开招聘研究人员任职条件者,出站后可直接聘用到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科研岗位工作,享有相应引进人才待遇:安家补助、购房补贴(共160万元)和人才津贴等

05

科研助理应聘要求及岗位待遇

岗位工作内容

  • 与合作导师沟通,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科研工作,包括阅读相关文献,完成科研实验,撰写论文等等;(具体研究方向参考“博士后应聘岗位研究方向”部分)

  • 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学术成果;

  • 协助合作导师申报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或科研课题项目,协助合作导师完成项目申请书撰写、项目汇报ppt制作等工作;

  • 协助合作导师完成日常科研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仪器设备采购、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设备维护等等。

岗位应聘要求

  • 获得(或即将获得)化学工程/化学/林产化工/材料等相关学科的本科、硕士及以上学位,有热催化/光电催化/生物质转化等背景的优先考虑

  • 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有流利的英语写作表达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能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和撰写中英文论文

  • 工作勤奋、积极进取,有良好的中英文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身心健康,能够全职从事科研助理工作

岗位待遇

  • 工资及福利待遇按国家和浙江大学或浙大衢州“两院”有关规定执行,一人一议,视工作业绩再给予绩效和科研奖励;

  • 提供一流的实验与科研条件,支持个人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包括(1)鼓励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和短期交流学习,(2)条件优秀者,支持进一步深造,包括申请攻读浙江大学博士学位或推荐至其它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所深造。

06

申请方式

招聘将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凡符合招聘岗位要求且有意向者,请准备以下申请材料:

  • 个人简历;

  • 佐证材料 (研究人员:5篇代表性论文;博士后:2篇代表性论文;科研助理:1篇代表性论文);

  • 两位专家推荐信(面试后提交);

应聘者请将相关材料投递至联系人邮箱(李老师和宋老师):zhenglongli@zju.edu; 0922264@zju.edu.cn,邮件标题注明“姓名+应聘岗位类型”,符合要求者,将尽快安排面试。应聘材料将予以严格保密。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