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指南发布(杰青、创新群体、重点、面上、青年)

2024年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一、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申报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申报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报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申报书”)

——总体绩效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产出一批突破性研究成果,培养一批勇于创新的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造就一批优秀的四川省创新研究群体,申请专利200项,获得专利100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00篇,其中高水平科研论文不少于100篇。

——资金支持方式和支持经费

(一)资助方式。

2024年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各项目类型均采取前补助方式进行资助。

(二)拟支持经费。

重大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500万元/项;重点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项;面上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万元/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60万元/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项。按照项目申报类型,各类别项目之间不混合、不交叉支持。

——实施周期

重大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重点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面上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自2024年1月1日起。

——支持方向和重点(含考核指标)

(一)重大项目。

(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申报书”。指南咨询:林曦,028-86710230)

1. 支持方向。

面向我省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提升我省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

2. 支持重点。

(1)聚焦六大优势产业重大科学问题,重点支持以下领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

(2)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学问题,重点支持以下领域: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

(3)现代农业领域重大科学问题。

(二)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

(该指南分别在线填写“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申报书”及“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报书”。指南咨询:刘雪娟028-86717593)

1. 支持方向。

(1)数学与物理科学领域。

代数几何与复几何(A0107);新型高效模型降阶算法(A0507);物象还原中的强反光抑制算法(A0602);高海波地区人群生命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A0604);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中的数理方法(A0606);复杂系统的数据驱动建模及应用(A0607);多学科原理融合的航空发动机旋转涡轮叶片高清度算法研究(A0609);先进光学仪器的主动振动抑制技术(A0702);低温低气压工况下载人航空电机可靠性研究(A0705);金属材料长寿命性能研究(A08);低温钎焊焊锡接点裂纹抑制(A0802);先进结构材料的优化设计与力学研究(A0806);粮食颗粒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研究(A09);饱和膨润土的界面效应研究(A0908);基于大科学装置的特殊恒星与恒星系统研究(A1502);高精度卫星激光测距科学与关键技术问题(A1903);伽马射线暴实时预警技术方法的研究(A1904);量子通信网络技术研究(A2501);超纯水衰减长度测量方法的研究(A2606);天体物理关键核反应截面数据研究(A2705);聚变堆包层产氚性能多物理影响机制和优化方法研究(A2803);仿生复眼微光学器件的三维直写行为及其控制研究(A2902);磁约束等离子体中太赫兹散射技术研究(A2903);高比压等离子体中磁流体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A2904);提高强磁场下二代高温超导载流能力的关键技术(A3002);中子探测技术的设计与应用研究(A3005);辐射探测成像研究(A3006);核技术产业里的应用与研究(A3010)。

(2)化学科学领域。

关键中间体的绿色催化合成(B0105);新概念手性催化剂/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应用(B0106);绿色低能耗制氢(B0202);海洋船舶防腐、防污涂料研发与性能表征(B0504);生物催化制备与性能表征材料(B0509);重要医用同位素靶件制备及分离纯化(B0608);凝血通路新型调控分子的设计和合成(B0706);高效低耗液固分离技术(B0804);乙烯资源的高值化利用(B0807);钒电池电极材料研究(B0809); 烟道气二氧化碳转化高效催化剂研制(B0815);天然气藏地下制氢储氢与碳封存技术(B0901)。

(3)生命科学领域。

极端环境未培养微生物资源挖掘(C0101); 微生物组学与特色代谢研究(C0103);微生物反应器与生物合成(C0104);微生物与环境互作研究(C0106);特色区域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C02);经济林木的雄性败育机理研究(C0207);特色区域全球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评估(C03);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C0308);长江上游典型小流域水生植物化感抑藻机理研究(C0310);农田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碳排放影响研究(C0311);珍惜动物小种群复壮及受损栖息地修复机制(C0312);两栖动物脑容量适应性进化( C0401);地方畜禽品种种质资源评价及多组学解析优异性状形成机理(C0405);啮齿类适应性演化及其病原传播机制研究(C0407);储粮害虫绿色防控机制(C06);消防员心理弹性水平对应激损伤的认知影响机制研究(C0909);生物活性基质胶材料与类器官构建技术研究(C1008);作物耐受生协同调控分子基础及新理论(C1304);农作物分子资源调控机制研究(C1305);绿色生态品种培育的分子基础和育种理论(C1306);主要粮油作物育种学(C1308);主要粮食作物资源高效利用、低碳减排机理及其调控途径(C1309);地膜残留生态区旱作粮食作物对养分的高效利用机制研究(C1311);作物真菌性病害的致病机理及防治技术(C1401);蔬菜优质抗逆性状调控机制解析(C1504);蔬菜、瓜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C1505);茶树种质创新与高效栽培(C1508);工厂化食用菌重要农艺性状环境调控机制(C1510);红蓝光调控黄瓜叶片气孔运动与水分传输机制(C1511);高寒地区特有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C1601);川西北高寒地区生态草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C1602);竹燕窝抗炎舒敏活性成分筛选与鉴定(C1604);淀粉类森林资源培育(C1607);家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C1702);畜禽水产动物精准营养(C1705);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C1706);内源性CRISPR-Cas系统在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C1803);新发动物疫病兔瘟二型流行规律及传播机制(C1806);中药防治宠物呼吸系统疾病作用机制(C1807);水产生物遗传育学(C1902);病原微生物感染土著特色经济鱼类致病的分子机理探究(C1906);储粮仓贮及真菌毒素防控研究(C20);食品原料学(C2001);食品发酵关键技术研究(C2002);发酵食品中微生物代谢调控及高效特色菌味筛选(C2003);杂粮膳食纤维的功能活性与作用机制(C2004);应对极端环境的新型功能发酵食品的研发(C2006);果蔬贮藏与预制菜品质提升(C2007);川产特色产品质量可信追溯技术研究(C2008);食品风味化学与感官评价(C2011)。

(4)地球科学领域。

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D0101);生物地理与土壤地理(D0103);小流域地质灾害机理研究与智能识别、监测关键技术(D0104);双碳目标下四川省系统性转型的关键问题与路径研究(D0112);遥感观测技术(D0113);勘探技术与地层钻探(D0218);成都市地质遗迹调查(D0201);川西稀有金属勘查技术(D0205);四川盆地深层油气资源源江体系与资源评价(D0206);四川盆地复杂变形区海相页岩气富集保存机理与新区带新层系优选;(D0207);特提斯构造域块体聚散过程与资源环境机制(D0211);深层地热储层精细表征方法研究(D0213);滑坡三维监测预警机制研究(D0214);致密油运聚机制研究(D0309);川西高温地热区深部结构与成矿动力学机制研究(D0407);资源勘探新技术方法研究(D0409);暴雨预报新技术研究(D0501);川渝地区旱涝灾害的成因及预测、预估(D0502);四川地区主要致灾天气系统的演变机理及其可预报性研究(D0504);高原气候承载力研究(D0507);复杂地形区域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方法研究与应用(D0509);开发逆向模型对大气污染的溯源分析(D0511);青藏高原及周缘地气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影响(D0513);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D0701);成渝双城地下水循环机制研究(D0702);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D0705);生态系统修复及有效转化利用机制研究(D0707);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D0710)。

(5)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

基于流场与扩散场耦合优化的镍基合金粉末焊材设计研究(E0101);金属材料使役行为与成型技术、表面技术研究(E0103);金属功能材料研究(E0107);银纳米线宏量制备及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研究(E0108);先进碳石墨材料结构设计、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E0203);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E0205);先进功能陶瓷涂层金属材料(E0206);掺杂氧化钒纳米纤维低成本绿色制备技术研究(E0208);废弃丝绸改性聚酯纤维研究(E0303);功能玄武岩纤维材料(E0305);高分子材料老化失效机理与防护方法(E0306);智能与仿生材料设计与加工技术(E0307);光电磁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E0309);功能高分子膜材料的开发(E0310);钒钛高炉渣资源化利用技术(E04);先进油气井工程技术(E0401);先进油气开采技术(E0402);大型浮顶油罐容积利用率提升关键技术研究(E0403);锂离子储能电池高效灭火关键技术(E0408);稀土等矿物工程与物质分离(E0409);钒钛磁铁矿资源的高效利用(E0410);WC-HEA高熵硬质合金微观机理及关键技术(E0413);锂辉石冶炼渣高值化综合回收利用理论研究(E0414);川东北深部固液相钾锂盐资源平衡利用研究(E0415);传动与驱动新机理与新技术(E0502);天然气压差发电膨胀机关键技术(E0503);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E0505);脑机交互系统设计新方法(E0506);工具加工制造新技术(E0509);制造系统与智能化新方法新应用(E0510);航空发动机/涡轮内流场合分析及特性测量方法(E0602);废弃盐井“内循环加热”方法及关键问题(E0603);纯氢、氢氨燃烧特性研究(E0604);微型燃料电池内多相反应流传输特性及性能强化方法(E0607);极端灾害下、城市电网韧性提升方法(E0704);超高压GIS残余电荷下致闪机理研究(E0705);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失稳机理及稳定控制方法(E0706);固态电池安全性分析感知与方法(E0707);交通基础设施震损机理与损失评估方法(E0801);特殊场景应用的工程材料劣化机理与防护技术(E0805);TBM破岩机理及效能提高方法(E0808);环境自适性道路、轨道交通材料性能提升方法(E0809);特大型工程效应防灾、减突理论与方法(E0810);基于数字孪生的流域水灾害防控理论与方法(E0903);极端气候下抽水蓄能引流稳定性研究(E0904);深地-地表岩体多场信息原位联测与解译(E0905);城市生活污泥处理方法与技术(E1002);医院污水处理机制研究(E1003);矿山固体废弃物再利用方法(E1006);环境生态体系中关键化学物质的溯源与安全转化(E1007);灭火废水中高风险污染物的识别与生成机制研究(E1009);移动机器人集群调度与人机协同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E12);基于调控一体化的多制式轨道交通智能综合调度关键技术(E1201);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构建高速公路本质安全技术研究(E1202);数据驱动的交通效应安全风险识别方法(E1203);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韧性评估(E1204);交通磁体与导轨之间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E1206);运载系统智能感知与检测理论与方法(E1208);材料多功能集成与半导体器件设计方法(E1303);氢气存储的新型制备方法(E1304);生物适材设计新工艺和方法(E1305)。

(6)信息科学领域。

智能数据链通信理论与关键基础技术研究(F0103);基于生成式AI的协同智能网络优化机制研究(F0104);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F0105);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处理技术研究(F0110);毫米波雷新技术及应用(F0112);基于显/隐性知识融合的新型智能感知范式研究(F0116);地质安全监测数据滤噪处理研究(F0117);非线性模拟电路全时域周期响应分析技术(F0118);共形天线陈列自适应重构关键技术(F0119);太赫兹新技术与应用(F0120);介电陶瓷-铁氧体异质集成技术与应用(F0126);嵌入式软件开发全过程形式化的理论与方法(F0201);轨道交通控制软件全生命周期形式化理论与技术(F0203);网路与系统安全(F0205);公共网络信息安全(F0206);智慧放牧物联网系统与大规模牧群监管关键技术研究(F0208);图像视频处理与多媒体技术及应用(F021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计算及应用(F0212);精密运动平台电磁变阻尼控制方法(F0302);系统工程新理论与新技术(F0304);采用Bulk CMOS工艺实现全集成的负载调制平衡式放大器(F0402);数模混合信号处理微系统2.5D封装技术研究(F0406);新型信息器件理论与技术(F0408);高速分时探测的多通道偏振成像系统(F0501);基于光热圆二色性的圆偏振光探测器关键技术研究(F0502);燃烧流场红外超光谱成像测量关键技术研究(F0504);机器感知与机器视觉新技术(F0604);发动机失速/喘振多源深度特征挖掘与辨识关键技术(F0605);真实场景下的连续手语机器翻译研究(F0608);智能系统与人工智能安全新技术研究(F0608);认知过程的高效计算方法(F0609);多模态图像处理技术基础理论研究(F0610)。

(7)管理科学领域。

3D打印产业链复杂系统管理优化(G0109);客服中心智能化运营管理(G0118);数字商务与经济发展的基础研究(G0209);先进计算和存储产业发展路径研究(G0309);成渝城市群应急联动管理体系研究(G0409)。

(8)医学科学领域。

促进软骨缺损修复的材料和关键技术研究(H060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控机制与策略研究(H0708);抗器官纤维化免疫细胞制备关键技术和平台构建(H1112);骨关节炎的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H1304);牙根及其周围组织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H1501);口腔疾病微生物机制和防控研究发生发展(H1503);正畸牙根吸收或复发的机制及防控策略研究(H1507);癌前病变演进为肿瘤的关键分子与肿瘤早期诊断(H1802);治疗中协同治疗机制研究(H1816);肿瘤治疗抵抗和新药物组合研究(H1821);新技术与新方法对老年人健康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H1903);物理治疗技术体系与机制(H2001);疾病与健康大人群基因变异数据库开发与挖掘研究(H23);同卵双生子个体识别多组学分析研究(H2502);毒品依赖机制(H2503);磁共振脑影像精神行为障碍、心肌炎症成像关键技术(H2701);超声辐照激活对重症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机制研究(H2703);核医学诊断与治疗新技术(H2704);炎症疾病的分子影像(H2706);医学影像基础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H2709);新型正电子核素显像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H2711);肿瘤纳米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转化(H2808);可降解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软组织修复中的基础研究(H2809);基于多组学的营养与老年退行性疾病的精准队列研究(H3003);食品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毒作用模式与风险评估(H3004);“未病”状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H3102);中医诊断技术创新研究(H3106);经络超声可视化的研究(H3107);中医药视功能保护机制研究(H3113);中医康复技术防治慢性病、延缓衰老的机制(H3117);针刺促进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预测及其作用机制研究(H3118);基于中医资源关键技术研究(H3201);中药的高效利用和关键作用机制(H3203);针对炎症微环境精准递释的组分中药创新制剂研究(H3206);中药对结直肠炎癌转化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H3210);基于中医药理论探讨中药复方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H3212);川产特色毒性中药增效解毒机制研究(H3217);基于干细胞与类器官模型的药物筛选与评价(H3219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H3301);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基础研究(H3302);合成药物化学研究(H3401);肝损伤治疗药物发现和靶点研究(H3402);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H3407);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机制研究及创新产品研发(H3501);GPCR受体的药理学研究和创新药物开发(H3511)。

2. 支持重点。

按照“基地+项目+人才+任务”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支持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固定研发人员,尤其是考核评估优秀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研发人员(已备案)。

按照区域协调、兼顾平衡的原则,视情对民族地区、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省属和地方高校院所申报的项目适当倾斜支持。

(三)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指南咨询:鄢鹍,028-86676338)

1. 支持方向。

支持青年科研工作者自主选题、自由探索,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

2. 支持重点。

支持青年科研工作者以获得基础性发现和发明为目标,积极开展前沿、交叉学科创新研究,鼓励探索、宽容失败。

(四)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该指南分别在线填写“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申报书”。指南咨询:喻茹,028-86729286)

1. 支持方向。

支持项目负责人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自主选题,围绕数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医学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开展研究。

2. 支持重点。

按照“基地+项目+人才+任务”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支持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固定研发人员,尤其是考核评估优秀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研发人员(已备案)。

按照区域协调、兼顾平衡的原则,视情对民族地区、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省属和地方高校院所申报的项目适当倾斜支持。

对于上一年度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进入会议评审阶段未获立项,且符合本年度我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本申请条件的项目负责人,给予优先支持(单位盖章证明原件扫描后作为附件在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传)。

注:已获得国家级人才计划(含国家杰青等)或已入选国家级团队(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资助的项目负责人,不得作为负责人逆向申请主持同类别项目。

——相关要求

(一)申报要求。

项目负责人应为牵头单位人员,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项目负责人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

1. 重大项目(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负责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博士学位;

(2)项目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项目须提供产学研合作协议。

2. 重点项目(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

(2)项目负责人须为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研发人员(已备案)或曾获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和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支持的负责人。

注:未参加年度考核的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年度考核或周期评估结果不合格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研发人员不得申报。

3. 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须具有高级(含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博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3年(含)以上。

4.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负责人须具有高级(含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3年(含)以上;

(2)项目负责人男性申请当年未满35周岁(1988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女性申请当年未满40周岁(1983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5.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负责人须具有高级(含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主持完成过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科研项目;

(2)项目负责人申请当年未满45周岁(1978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6.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负责人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2)项目负责人申请当年未满45周岁(1978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3)申请团队成员不少于8人,且具有高级(含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成员不少于5人。

(二)限项要求。

1. 重大项目各单位申报数量不作限制。

2. 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各单位申报数量要求详见《重点和面上项目申报名额表》,超额申报不予受理。

3.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单位申报数量不作限制。

4.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单位推荐数量限制要求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名额表》,超额申报不予受理。

5.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每个高校和院所申报不超过6项,每个企业申报不超过2项,超额申报不予受理。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定研发人员(已备案)申报的项目不受单位申报名额限制,每个实验室可额外申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其中,未参加年度考核的在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考核或周期评估结果不合格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不在此列,超额申报不予受理。

(三)注意事项。

1. 作为负责人承担过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原应用基础自由探索类面上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原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资助和培育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原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资助和培育项目),不得作为负责人再次申请主持同一类别项目;

2. 不支持将已获得过资助的项目重复申报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若拟申报项目为已获得资助项目的延续或进一步探索,请在项目申报书中予以说明;

3. 企业牵头申报项目的,须提供1:1以上的配套资金,并出具配套资金能力支撑材料和配套资金承诺书,同时提供自筹能力相关支撑材料(以下材料之一:企业申报时上月末企业财务报表、上月末银行对账单),财务数据涉密的单位除外;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中申报单位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须提供不低于财政经费总额30%的配套资金,并出具配套资金承诺书;所有项目经费必须设立专账,足额到项目,专款专用;

4. 所有支撑材料原件扫描后作为附件在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在线上传;

5. 指南未提及的有关申报注意事项,按通知总体相关要求执行。

附表:1. 重点和面上项目申报名额表

2.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名额表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