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罗格斯大学李亚琳课题组招生

1、课题组简介

罗格斯大学–新布朗斯维克分校(Rutgers University–New Brunswick)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李亚琳课题组https://yalinli.group)招收多名全奖硕士或博士研究生。预计入学时间为2024年春季或秋季(可视情况提前入学)。所有职位将包含学费、生活费、以及健康保险。学生将有机会参与跨学科合作并得到导师在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指导及资金支持(如参加研究和领导力发展的学术会议和论坛等)。

方向1:美国农业部FORWARD项目(侧重建模)

该项目由近期获得的250万美元美国农业部项目Pave the Way: From Organic Waste to Renewable Road with Advanced Resource Recovery Delineation (FORWARD)支持。学生将负责在平台QSDsan(https://qsdsan.readthedocs.io)中开发开源模块,并对一个中试规模由有机废物制备生物黏合剂的水热系统进行过程模拟、技术经济分析(TEA)、和生命周期评估(LCA)。

方向2:可持续设计(侧重建模)

该方向学生将致力于开发包括QSDsan和BioSTEAM(https://biosteam.readthedocs.io)在内的开源平台,用于可持续设计水和能源基础设施,包括集中和分散式废水处理设施和废弃物利用、生物能源、以及生物产品等相关的新兴技术。

方向3:资源回收(侧重实验)

该方向学生将专注于推进有机废物(如食品废物、污泥)的水热系统资源回收,包括生产可替代燃料(如可持续航空燃料)、平台化学品、可再生材料(如生物黏合剂)、肥料(如磷酸镁铵)和土壤改良剂(如生物炭)等。

2、申请要求

我们欢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或其他相关领域本科或硕士学位的申请人。候选人应可独立开展研究项目并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同时具备出色的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

同时,具备以下资历的候选人将被优先考虑:

●建模方向:过程建模(GPS-X、BioWin、CapdetWorks、Aspen Plus、SuperPro Designer)、技术经济分析(TEA)、生命周期评估(LCA,使用openLCA、SimaPro、GREET)、地理建模(ArcGIS)或编程(尤其是Python)。

● 实验方向:湿实验室技能和湿法转化生物燃料或生物炭的经验(例如水热液化或炭化)、催化水热气化、加氢处理、产品表征或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3、申请步骤

有兴趣的候选人应通过电子邮件(yalinli2@illinois.edu并抄送mailto.yalin.li@gmail.com)与李亚琳博士联系(英文),邮件标题为:“研究生申请:<申请人姓名>”。在电子邮件中,请注明感兴趣的职位和学位(硕士或博士)。如果对多个职位感兴趣,请根据兴趣排名。在电子邮件中,请附上以下材料(合并为单个PDF文件):

(i) 自我陈述信(学术背景、研究兴趣和职业目标)

(ii) 简历

(iii) 成绩单(非官方即可)

(iv) 学术写作样本(例如,第一作者论文、预印本、论文、课程项目报告)

(v) 三位推荐人的联系信息(包括姓名、机构和电子邮件)

(vi) GRE成绩(可选)和TOEFL/IELTS成绩

有关研究生项目的更多信息可参考https://cee.rutgers.edu/graduate-engineering

4、PI介绍

李亚琳博士目前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可持续性、能源和环境研究所(iSEE)和先进生物能源和生物产品创新中心(CABBI)担任研究员,并将于2023年秋季加入罗格斯大学担任助理教授。该课题组的研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结合实验和可持续设计来推进水和能源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发展,近期研究项目涵盖了卫生和资源回收系统、生物经济价值链,以及用于过程设计、可持续性分析以及决策制定开源平台的开发。

5、学校信息

罗格斯大学-新布朗斯维克校区成立于1766年,是罗格斯大学的旗舰校区。它是新泽西州排名第一的公立研究型大学,隶属公立常春藤名校,同时也是全美排名前20的公立国立大学和美国大学协会及Big Ten学术联盟的成员。土木与环境工程系(https://cee.rutgers.edu)位于新建的Richard Weeks Hall of Engineering内(Busch校区)。校区位于新泽西州中部,地理位置便利,毗邻纽约市、费城以及新泽西海岸。罗格斯大学是equal access/equal opportunity机构,欢迎具有多元背景、经验和思想、拥抱和重视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个人,详见https://diversity.rutgers.edu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