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 2023年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选派工作启动

选派工作流程

选派办法

2023年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计划旨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加快培养和储备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别区域问题研究人才。为做好2023年项目实施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二章 选派方式

第三条 本计划共有两种申报办法,一种为个人渠道,即申报主体为个人,申请人通过个人渠道联系国外留学单位,获邀请信后再依照工作流程提交申请。
另一种为“先立项,后选拔”的项目制选派模式,申报主体为单位,各单位先行申报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后确定资助项目;项目单位按照获批项目及人选条件推荐人选,国家留学基金委审核/评审录取。

第四条 有关项目制选派模式的具体要求
1.各单位可结合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需求,依托与国外院校开展的人才培养合作渠道,向国家留学基金委申请项目。同一项目可包含多个留学身份,留学人员可派往不同国别或单位。
2.各单位须于12月15日前将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本单位与国外单位签署的实质性合作协议中/外文版及单位公函寄(送)至国家留学基金委欧亚非事务部,并将项目申请书电子版、协议中/外文扫描版、单位公函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ouyafei7@csc.edu.cn;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评审并确定资助的项目和选派计划。
3.国家留学基金委于次年2月底前完成评审并公布获批资助项目。
4.获批项目执行期为三年。对执行未满三年项目,各单位须逐一进行年度总结并于每年底前提交至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留学基金委复核后确定下一年度是否继续资助。年度总结应包括人员录取后派出情况(如未执行或执行中遇到较大问题,需说明主要情况及原因)、派出人员在外学习情况、取得的初步或阶段性成果、典型事例、项目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下一年计划等。
如未按时提交项目执行工作年度总结,或连续两年未派出留学人员,将终止项目执行。

第三章 选派计划

第五条 2023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方式计划选派200人。

第六条 重点资助国别和区域研究各相关专业,既支持针对同一对象国或地区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协调合作的研究,也支持针对同一学科背景但在不同对象国或地区之间协调合作的研究。

第七条 选派类别及留学期限
1.高级研究学者3-6个月;访问学者3-12个月;博士后6-24个月。
2.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一般为36-48个月(具体以拟留学院校或单位学制为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24个月。
3.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12个月。

第八条 选拔对象
1.主要支持研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专门人才。
2.按需选派有关高校和单位,特别是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高校及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高校研究人员带课题出国调研、研修或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国别区域研究。
3.根据实际需要支持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国别和区域研究机构相关人员出国研修或攻读博士学位。
4.选派拟作为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后备人才培养的应届本科、硕士毕业生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包括硕博连读),选派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相关专业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出国进行联合培养。

第九条 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由国家留学基金提供留学期间的奖学金和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对攻读学位人员可提供学费资助,对其他人员不提供学费资助。

第四章 申请条件

第十条 人选基本条件
1.须符合当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派简章规定的基本条件。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在工作、学习中表现突出,具有学成回国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4.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不具有国外永久居留权。

第十一条 类别要求
1.高级研究学者:年龄不超过60周岁(196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突出业绩。其中,教学科研人员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为博士生导师,申请时应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主要负责人、或国家级重点教学或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或部级(含)以上教学或科研平台主要负责人、或部级(含)以上教学或科研奖励一等奖获得者等;行政管理人员应具有副司局级(含)以上行政职务。
2.访问学者: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72年1月1日以后出生),本科毕业后一般应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硕士毕业后一般应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对博士毕业的申请人,无工作年限的要求。
3.博士后: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为国内高等学校或科研单位具体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的优秀在职青年教师或科研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申请时距其博士毕业时间应在3年以内。
4.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1)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7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国内高校或科研机构优秀应届本科、硕士毕业生。相关单位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推荐在读博士一年级学生申报。申请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学习、研究及工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综合素质良好,学习成绩优异或工作业绩突出,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应届硕士毕业生、在读博士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应届本科毕业生应达到校内免试直升研究生水平。
(3)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国内高校在职教师。应具有硕士学位,在相应工作岗位取得较突出成绩、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4)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正式注册的国家公派或自费留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已毕业离校的学生除外)、自费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一年的学生。须已获国内用人单位录用。
5.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国内全日制优秀在读博士研究生。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申请时应提交国内外导师共同制定的联合培养计划。
6.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国内高校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申请时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申请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和交流能力,综合素质良好,学习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申请时应提交中外双方联合制定的学习计划。

第十二条 申请学费资助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者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并在各方面表现突出;核心课程优秀;拟留学单位应为世界或对象国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国外导师应具有很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系所从事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或学术带头人。

第十三条 外语条件

符合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外语合格条件。

第十四条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申请人申请时须提交外方正式邀请信。

第五章 选拔办法

第十五条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各推选单位根据项目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选拔办法,择优推荐候选人,并对推荐人选进行公示。

第十六条 各单位统一组织被推荐人选。
获批资助项目渠道申请人于2023年3月10-20日登录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apply.csc.edu.cn)进行网上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相关受理单位于2023年 4月7日前将正式推荐公函、推选人员名单统一寄(送)至国家留学基金委,并通过信息平台提交申请人的电子材料。
个人渠道申请人于2023年3月20-30日登录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apply.csc.edu.cn)进行网上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相关受理单位于2023年 4月7日前将正式推荐公函、推选人员名单统一寄(送)至国家留学基金委,并通过信息平台提交申请人的电子材料。

第十七条 推选单位需对申请人的政治思想、师德师风/品行学风等严格把关,并在申请表单位推荐意见栏中对上述表现做出评价。

第十八条 国家留学基金委委托各受理单位统一受理本地区(单位、部门) 的申请,不直接受理个人申请。

第十九条 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评审后统一录取,录取结果将于2023年6月公布。申请人可登录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apply.csc.edu.cn)查询录取结果。录取通知将及时发放至受理单位。

第六章 派出与管理

第二十条 被录取人员的留学资格保留至被录取次年的12月31日。凡未按期派出者其留学资格将自动取消。未经批准放弃资格或不按期派出者,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

第二十一条 对留学人员实行“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管理办法。留学人员派出前须在国内签订并交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协议书》,办理护照、签证、《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教育部出国人员上海集训部办理预订机票等手续(具体请查阅《出国留学人员须知》)。

第二十二条 推选单位应采取切实措施,统筹选、派、管、回、用各环节工作,确保留学效益。留学人员派出前,推选单位应对其进行行前教育,对其出国学习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加强对象国国情、外事礼仪、安全、心理、精神和道德与诚信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合理安排留学人员工作/学业,并指导、协助其办理出国手续,保证按期派出。留学人员派出后,应加强对其指导和检查,保持定期联系,协助国家留学基金委和驻外使(领)馆做好在外管理。回国后要进行考核,做好后续学习、工作安排,保证学以致用,为留学人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第二十三条 留学人员自抵达留学所在国后十日内凭《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资格证书》、《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报到证明》向中国驻留学所在国使(领)馆办理报到手续后方可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第二十四条 留学人员在国外留学期间,应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的有关规定及《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协议书》的有关约定,自觉接受推选单位及驻外使(领)馆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 国家留学基金委对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业进展进行年度复核。复核办法另行通知。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每学期末须提交经国外导师签字认可的学习报告至国内学校、国内导师和有关驻外使(领)馆。国内导师须及时将审核意见通过所在学校提交我委进行抽查。

第二十六条 留学人员应按协议约定完成所制定的研修/学习计划,按期回国履行回国服务义务。回国后须以适当形式向推选单位汇报留学成果。留学人员应及时向国家留学基金委办理报到手续。

第二十七条 回国服务期内再次出国学习的,按照《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办法》、《出国留学人员须知》中相关要求执行。

第二十八条 推选单位应定期对本单位派出、回国情况进行总结,并连同典型事例等材料提交至国家留学基金委。

第二十九条 留学人员与获得资助有关的论文、研究项目或科研成果在成文、发表、公开时,应注明“本研究/成果/论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施行。

2023年非通用语种人才支持计划 非通用语种师资提升计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项目旨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加快培养和储备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应用型、复合型非通用语种人才。为做好2023年项目实施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二章 选派计划

第三条 选派类别及留学期限
1.高级研究学者3-6个月;访问学者3-12个月;博士后6-24个月。
2.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36-48个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24个月。
3.赴国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2-24个月;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12个月。
4.赴国外攻读学士学位本科生48-60个月;本科插班生3-12个月。

第四条 选拔对象
(一)非通用语种人才
主要支持除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以外的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可选派以下几类人员。
1.选派非通用语种在读本科生/研究生赴国外插班学习或联合培养。国家留学基金委根据各校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实际需求,统筹与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和全额资助等渠道,研究制定各校相关语种本科插班生指导性选派计划,由学校统筹选拔推荐。
2.择优遴选非通用语种应届本科、硕士毕业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按照学生自愿、择优遴选、按需派出的原则,支持有关高校选派一批国家亟需但国内暂不能自主培养的非通用语种学生,身份一般为本科生或研究生,专业为英语或其他相近语种,赴国外进行非通用语种的强化学习或攻读学位。
4.选派拟作为师资培养的非通用语种在校生,赴国外插班学习或联合培养;选派拟作为师资培养的非通用语种应届本科、硕士毕业生,赴国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5.针对国家亟需但国内暂无法自主培养的语种,支持相关高校根据实际需要从优秀在外自费生中选拔学生赴国外攻读学位或进行强化学习
6.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在职人员,特别是外交外事人员,支持其按需选派相关人员出国研修或攻读学位。
(二)非通用语种师资
1.支持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师培养,选派从事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在职教师赴国外研修、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研究生。
2.支持高校英语或其他相关语种专业教师,赴国外进行非通用语种专业研修或攻读非通用语种专业学位。

第五条 享受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人员,由国家留学基金提供留学期间的奖学金和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对攻读学位人员可提供学费资助,对其他人员不提供学费资助。

第六条 2023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方式计划选派400人。此外,纳入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选派计划参照各互换奖学金选拔简章执行。

第三章 申请条件

第七条 人选基本条件
1须符合当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派简章规定的基本条件;纳入互换奖学金者还应符合各互换奖学金选拔简章规定的申请条件。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在工作、学习中表现突出,具有学成回国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4.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不具有国外永久居留权。

第八条 类别要求
1.高级研究学者:年龄不超过55周岁(196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突出业绩。其中,教学科研人员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为博士生导师,申请时应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主要负责人、或国家级重点教学或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或部级(含)以上教学或科研平台主要负责人、或部级(含)以上教学或科研奖励一等奖获得者等;行政管理人员应具有副司局级(含)以上行政职务。
2.访问学者:年龄不超过50岁(1972年1月1日以后出生),本科毕业后一般应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硕士毕业后一般应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对博士毕业的申请人,无工作年限的要求。
3.博士后:年龄不超过40岁(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为国内高等学校或科研单位具体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的优秀在职青年教师或科研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申请时距其博士毕业时间应在3年以内。
4.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1)国内高校或科研机构优秀应届本科、硕士毕业生。申请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学习、研究及工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综合素质良好,学习成绩优异或工作业绩突出,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应达到校内免试直升研究生水平。
(2)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国内高校在职教师。应具有学士学位,在相应工作岗位取得较突出成绩、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3)国内暂不能自主培养的非通用语种申请人可为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正式注册的国家公派或自费留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已毕业离校的学生除外)、自费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一年的学生。申请时须已获国内用人单位录用并通过国内单位申请。
(4)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岁(1987年1月1日以后出生)。
5.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国内全日制优秀在读博士研究生。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申请时应提交国内外导师共同制定的联合培养计划。
6.赴国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1)国内高校在职教师、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相关高校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推荐在读硕士一年级学生申报。申请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学习、研究及工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综合素质良好,学习成绩优异或工作业绩突出,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2)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应具有学士学位,在相应工作岗位取得较突出成绩。
(3)国内暂不能自主培养的非通用语种申请人可为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正式注册的国家公派或自费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已毕业离校的学生除外)、自费留学攻读硕士学位第一年的学生,申请时须已获国内用人单位录用并通过国内单位申请。
(4)申请时年龄不超过45岁(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
7.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申请时年龄不超过45岁(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国内高校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申请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和交流能力,综合素质良好,学习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申请时应提交中外双方联合制定的学习计划。
8.本科插班生:申请时年满十八周岁(2005年1月1日以前出生),应为国内普通高校四年制本科二、三年级在校生(如五年制本科,四年级可以申请);品学兼优,专业同年级排名30%以内,无不及格科目;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9.赴国外攻读学士学位人员:
(1)仅针对国家亟需但国内暂不能自主培养的语种。
(2)支持相关高校根据实际需要,从英语或相近语种在校生或在外优秀自费留学人员(申请时须已获国内用人单位录用并通过国内单位申请)中选拔优秀学生。
(3)申请时年满18周岁(2005年1月1日以前出生)。

第九条 申请学费资助赴国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者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并在各方面表现突出;核心课程优秀;拟留学单位应为世界或对象国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国外导师应具有很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系所从事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或学术带头人。

第十条 外语条件
符合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外语合格条件。

第十一条 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申请人申请时须提交外方正式邀请信;申请互换奖学金按照各互换奖学金简章要求提交邀请信,如无要求,申请时可不提交邀请信,留学单位由外方落实。

第四章 选拔办法

第十二条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各推选单位根据项目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选拔办法,择优推荐候选人,并对推荐人选进行公示。

第十三条 申请以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方式派出的,本科插班生由相关高校按国家留学基金委指导性选派计划进行推荐,其他类别留学人员由各单位根据实际需要推荐;申请纳入与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计划的,由相关单位根据遴选通知或相应选派办法进行选拔推荐。

第十四条 选拔时间
1.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类别:各单位统一组织被推荐人选于2023年3月20-30日登录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apply.csc.edu.cn)进行网上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并于2023年 4月7日前将正式推荐公函、推选人员名单统一寄(送)至国家留学基金委,并通过信息平台提交申请人的电子材料。
2.纳入与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各单位根据遴选通知或选派办法要求,统一组织被推荐人选按照要求进行网上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按规定的时间将正式推荐公函、推选人员名单及对外联系材料统一寄(送)至国家留学基金委,并通过信息平台提交被推荐人的电子材料。

第十五条 推选单位需对申请人的政治思想、师德师风/品行学风等严格把关,并在申请表单位推荐意见栏中对上述表现做出评价。第十六条 国家留学基金委委托各受理单位统一受理本地区(单位、部门) 的申请,不直接受理个人申请。

第十七条 由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的人员,由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评审后统一录取。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人员录取结果将于2023年5月公布。申请人可登录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apply.csc.edu.cn)查询录取结果。国别与区域问题研究“项目制”录取通知将及时发放至受理单位;申请人可使用本人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查询个人录取结果及电子录取材料(不再发放纸质录取材料)。纳入与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的人员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审核后向外方推荐,并根据外方奖学金落实情况确定录取名单。

第五章 派出与管理

第十八条 被录取人员应当年派出。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类别被录取人员的留学资格保留至2024年12月31日。凡未按期派出者其留学资格将自动取消。未经批准放弃资格或不按期派出者,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与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被录取人员的留学资格有效期按各互换奖学金录取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对留学人员实行“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管理办法。留学人员派出前须在国内签订并交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协议书》,办理护照、签证、《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教育部出国人员上海集训部办理预订机票等手续(具体请查阅《出国留学人员须知》)。

第二十条 推选单位应采取切实措施,统筹选、派、管、回、用各环节工作,确保留学效益。留学人员派出前,推选单位应对其进行行前教育,对其出国学习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加强对象国国情、外事礼仪、安全、心理、精神和道德与诚信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合理安排留学人员工作/学业,并指导、协助其办理出国手续,保证按期派出。留学人员派出后,应加强对其指导和检查,保持定期联系,协助国家留学基金委和驻外使(领)馆做好在外管理。回国后要进行考核,做好后续学习、工作安排,保证学以致用,为留学人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第二十一条 留学人员自抵达留学所在国后十日内凭《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资格证书》、《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报到证明》向中国驻留学所在国使(领)馆办理报到手续后方可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第二十二条 留学人员在国外留学期间,应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的有关规定及《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协议书》的有关约定,自觉接受推选单位及驻外使(领)馆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国家留学基金委对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业进展进行年度复核。复核办法另行通知。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每学期末须提交经国外导师签字认可的学习报告至国内学校、国内导师和有关驻外使(领)馆。国内导师须及时将审核意见通过所在学校提交我委进行抽查。

第二十四条 留学人员应按协议约定完成所制定的研修/学习计划,按期回国履行回国服务义务。回国后须以适当形式向推选单位汇报留学成果。留学人员应及时向国家留学基金委办理回国报到手续。

第二十五条 回国服务期内再次出国学习的,按照《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办法》、《出国留学人员须知》中相关要求执行。

第二十六条 推选单位应定期对本单位派出、回国情况进行总结,并连同典型事例等材料提交至国家留学基金委。

第二十七条 留学人员与获得资助有关的论文、研究项目或科研成果在成文、发表、公开时,应注明“本研究/成果/论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施行。

常见问题解答

申报单位常见问题解答

1.什么是“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涉及哪些专业?

答: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是一门新型的综合交叉学科,涉及社会科学、人文及自然科学多领域。重点支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专门研究。主要涵盖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历史、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以及少量与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相关的理工科专业。

2.如何申报“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计划”的项目

答: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计划有“个人申报”和“项目制申报”两种申报方式。

项目制申报采取“先立项,后选拔”的选派模式,要求基于国内外单位间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并签有正式协议。由单位先申请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单位按获批项目要求推荐人选,国家留学基金委对人选进行资格审核后确定录取人员。确定资助的项目,可连续执行三年。

3.对项目的申报规模有什么要求?

答:

(1)项目申报人数不应少于2人,项目负责人必须为拟出国留学人员之一。

(2)项目申报单位应根据拟申报项目课题的实际需求确定项目选派类别和各类别的选派规模,具体由专家评审后确定。原则上,项目获批后,项目单位应根据获批的项目规模推荐人选,一般不应超额申报。同时,已获批项目确定的留学身份原则上不得调整。如有特殊情况,须向国家留学基金委提出申请。

4.项目申报时可以包含哪些留学身份对应的留学期限是多长时间?

答:高级研究学者,3-6个月

访问学者,3-12个月

博士后,6-24个月

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36-48个月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24个月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12个月

5.留学人员在留学期限内是否可派往不同国别或单位?

答:项目制可申请赴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但需项目单位在申请书中写明缘由,经专家评审后确定。

6.项目获批后,依托项目申报的候选人申报时是否还需要提供外方邀请信?

答:需要。项目获批后,项目单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内部选拔,并帮助拟推荐人选尽早取得国外合作院校的邀请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还需提供国内外导师共同签字的研修计划。

7.如果单位与多个国家、多个国外院校有合作协议,申请时是否可申请多所院校?

答:可以。单位可根据对对象国或地区研究的实际需求进行项目设计,申请赴多个国家或多个国外单位进行研究、研修;但需提交相应的实质性合作协议、且确保提交的合作协议在有效期内。

8.对合作协议的要求是什么?

答:项目制申报必须基于国内外单位(院校)间已正式签署实质性合作协议。协议中应体现具体合作内容、培养模式和人数等,明确双方合作领域或专业、选派的留学身份、培养方案或学制、双方权责等信息,且有效期一般应覆盖项目获批后的三年执行期。

不接受过期协议、框架性协议、合作办学协议、教授之间的课题组合作协议。

9.提交项目“申请书”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应确保所提交材料真实、准确,申请书的封面需加盖单位公章。为便于整理,各单位请勿使用“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计划”作为本单位申报项目名称。

10.项目评审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评判?

答:专家主要对项目的设计理念、培养模式、预计产出效果、经费安排、选拔管理体制是否健全和完备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评判,主要包括:

(1)项目规划及培养目标是否明确。重点评审项目是否紧密结合国别和区域研究相关专业和领域人才培养,是否有实质内容、计划安排是否合理以及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的必要性。

(2)国外合作院校(机构)的资质及水平

(3)对申请学费资助的项目从严评审。

(4)项目是否可以有效执行。

(5)申请资助规模是否合理。

(6)单位内部项目选拔、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完善、可行;管理体系能否保障项目目标的实现。

11.作为获批项目的国内实施单位,应如何做好项目过程管理,保障落实和顺利实施?

答:(1)项目单位应制定单位内部项目实施和管理办法,由本单位主管部门牵头,落实好项目人选的选拔、推荐、申报、录取、派出和管理等各项工作。项目人员派出后,应与单位保持沟通,定期联系、接收研修报告,留学人员回国后及时总价,安排成果汇报,并通过年度总结或项目总结向国家留学基金委呈现执行成果。

(2)对拟推荐人选需严格把关,对思想品德、学风诚信、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人员,不得推荐、不得派出。

(3)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需提交年度总结,总结内容应包括项目年度申报、录取、派出情况、主要成果、典型事例、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内容。如未按时提交年度报告,将无法进行后续人员申请。

12.项目推荐候选人如已获得国外全额奖学金,是否可以再申请该计划

答:不可以。但是,获得部分奖学金者(指所获外方奖学金扣除学费后,未达到相应国别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奖学金资助标准)可申请。

13.申报项目时是否可以申请学费资助?

答:该项目仅向攻读学位研究生提供学费资助,但需经专家评审确定。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生、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攻读国外院校学士学位生及本科插班生等类别不提供学费资助。鼓励各单位多方筹集配套经费支持项目落实,并优先支持有配套经费和其他经费支持的项目。

14.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奖学金资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资助内容包括一次国际往返旅费及奖学金生活费,其中奖学金生活费是指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在外学习的基本生活费用,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注册费、板凳费(bench fee)、交通费、电话费、书籍资料费、医疗保险费、交际费、一次性安置费、签证延长费、零用费、手续费和学术活动补助费等。具体标准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

15.项目获批后会收到哪些材料?录取后留学人员的资格有效期保留到什么时候?

答:项目获批后,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发函通知项目获批院校。

依托项目的被录取人员可登陆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http://apply.csc.edu.cn)查询录取结果,下载打印录取文件,包括:国家留学基金委正式录取通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资格证书》、英文资助证明等。凭英文资助证明打印件办理签证等手续。

被录取人员一般应在当年派出,留学资格有效期至被录取次年12月31日,过期无效,具体以录取通知为准。未经批准擅自放弃资格或不按期派出者,5年内不得再申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被录取人员即使经批准同意放弃资格,2年内亦不得再次申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

申请人常见问题解答

本项目主要支持 “两类人才”的培养,即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下设三个子项目,分别为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计划、非通用语种人才支持计划非通用语种师资提升计划,申请人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申请人如何选择子项目?

答:-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计划:重点选派研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专门人才。旨在培养和储备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人才。

非通用语种人才支持计划:主要支持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以外的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

-非通用语种师资提升计划:仅面向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师,选派从事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在职教师赴国外研修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2.如何申报该项目?

答:申报时需已获外方院校免学费的入学通知书或正式邀请信,并按要求向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经专家评审后确定录取结果。

3.项目包含哪些留学身份

答:-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计划的留学身份包括: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生、联合培养硕士生。

-非通用语种人才支持计划的留学身份包括: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生、赴国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生、赴国外攻读学士学位本科生、本科插班生。

非通用语种师资提升计划的留学身份包括: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生、赴国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生。

4.可申请多长时间的留学期限

答:高级研究学者3-6个月;访问学者3-12个月;博士后6-24个月。

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36-48个月;联合培养博士生6-24个月。

赴国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2-24个月;联合培养硕士生3-12个月。

赴国外攻读学士学位本科生36-60个月;

本科插班生3-12个月。

攻读学位申请人的留学期限具体以拟留学院校或单位邀请信上明确的学制为准,资助期限原则上不超过48个月。本科插班生及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生的留学期限和资助期限,将依据入学通知书/正式邀请信及国内外双方共同制定的学习/研修计划确定。

5.如何联系国外留学单位,联系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申请人可利用所在学校(单位)、院系、导师现有的国际合作渠道、亦可个人自行对外联系落实国外留学单位,取得拟留学院校或导师开具的入学通知书/正式邀请信等材料。

拟申请赴国外院校进行博士/硕士联合培养人员,申请时无需提交国内院校与外方院校的协议,但在对外联系阶段,应主要请国内导师帮助对外联系、与外方导师共同研究制定学习计划,国内外导师间应已有国际合作基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培养,提高留学效益。

注:联合培养博士生须提供国内外导师共同签字的研修计划。

6.如申请人取得多个外方院校的邀请信,申请时是否可申请多所院校?

答:申请人申报时只能申请一所国外院校,并提交该院校的入学通知书/正式邀请信。

7.国内已离校的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是否可申请本项目奖学金

答:国家留学基金委不直接接受个人申请,已毕业离校的人员须通过国内单位推荐。

8.如已获国外大学硕博连读的入学通知书/正式邀请信,是否可以申请本项目奖学金

答:仅国内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但所获入学通知书/正式邀请信中须明确注明最终目标为攻读博士学位,且从硕士转入博士阶段学习为无条件。另外, 申请人应达到校内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水平。

9.已获得国外全额奖学金,是否可以申请该项目

答:不可以。但是,获得部分奖学金者(指所获外方奖学金扣除学费后,未达到相应国别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奖学金资助标准)可申请。

10.是否可以申请学费资助?

答:该项目仅向攻读学位研究生提供学费资助,但需经专家评审确定。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生、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攻读国外院校学士学位生及本科插班生等类别不提供学费资助。

11.非通用语种本科插班生的“全额资助类”和“纳入互换类”两类资助渠道,在申请录取环节有何区别?

答:“全额资助类”系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提供规定期限内的奖学金生活费和一次性往返国际旅费。申请人申报时需自行联系外方并取得拟留学院校的邀请信,一经评审录取,即可派出。

“纳入互换类”系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安排纳入与有关国家政府互换奖学金,外方政府提供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提供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补贴(如有)和一次往返国际旅费。申请人申请时需按要求提交对外联系材料,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审核后向外方推荐,再根据外方奖学金落实情况确定录取名单和留学单位等信息。录取人员统一或自行派出。具体根据各互换奖学金的简章和录取通知执行。

12.申请人可同时申请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非通用语种人才”和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吗?

答:不可以。申请时只能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申报。

13.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是否可申报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计划

答:可以。支持应届本科、硕士毕业生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包括硕博连读),但留学专业应与国别和区域研究相关。

14.非通用语种师资提升计划的申请人是否须为高校教师?

答:是的。该计划主要支持高校从事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在职教师赴国外研修、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15.被录取后会收到哪些材料?留学资格有效期保留到什么时候?

答:录取人员可登陆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http://apply.csc.edu.cn)查询录取结果,下载打印录取文件,包括:国家留学基金委正式录取通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资格证书》、英文资助证明等。凭英文资助证明打印件办理签证等手续。

被录取人员一般应在当年派出,留学资格有效期至被录取次年12月31日,过期无效,具体以录取通知为准。未经批准擅自放弃资格或不按期派出者,5年内不得再申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被录取人员即使经批准同意放弃资格,2年内亦不得再次申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

16.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奖学金资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资助内容包括一次国际往返旅费及奖学金生活费,其中奖学金生活费是指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在外学习的基本生活费用,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注册费、板凳费(bench fee)、交通费、电话费、书籍资料费、医疗保险费、交际费、一次性安置费、签证延长费、零用费、手续费和学术活动补助费等。具体标准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

17.回国服务期如何计算?

答:根据《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派简章》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协议书》的相关规定,被录取人员学成后须履行按期回国服务两年的义务。本科插班生无回国服务期限制,其他人员的回国服务时间从留学人员完成学业回国入境时开始计算,服务期两年。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