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名单公布,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张越涛教授、刘堃教授、物理学院王彦超教授、姚明光教授获批202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张越涛,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高分子合成化学、生物质降解与增值、受阻Lewis酸碱对(FLPs)催化聚合物精准合成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相关工作发表于Nature Chem.(accepted),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CS Chem.,Nature Commun.,ACS Catal.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曾获得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在本次获批支持的“高分子精准合成”项目工作中,张越涛教授将继续发展受阻Lewis酸碱对并应用于聚合物精准合成,通过对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序列结构、拓扑结构以及立构规整性五个维度的精准调控,实现高性能聚合物精准合成,突破高分子合成领域的难题。
刘堃,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聚合物接枝纳米粒子、手性纳米材料、表面等离子体纳米材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相关工作发表于Scienc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CS Chem.,Nature Commun.,Science Adv.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在本次获批支持的“表面等离子体纳米粒子的手性效应”项目工作中,刘堃教授将继续开展手性纳米结构形成机制研究并扩展其功能,力争在该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王彦超,长期致力于原创物质科学计算方法与软件研发工作,发展了CALYPSO晶体结构计算方法和ATLAS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并利用自主发展的方法,开展了高压强等极端条件下物质结构计算研究,预言了60余种物质的新结构,部分研究得到了实验证实。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RL、PNAS和Nat. Commun. 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第二和第三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和亚洲高压科学研讨会青年学者奖,2020-2021年连续2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近5年,主要学术贡献在于:
1.提出了基于晶体对称群的分治策略来加速求解势能面的学术思想,合作发展了适用于百原子量级的CALYPSO晶体结构计算的新方法和软件。截至目前CALYPSO方法和软件已被73个国家的3,800余位学者作为本领域的通用方法和软件使用。
2.发展了以ATLAS命名的无轨道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软件,实现了百万原子量级晶体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在模拟体系尺寸上较传统方法取得了数量级的突破。
3.利用CALYPSO方法和软件,预言了高压下反常化学计量比的新型CaO3、SO3和H3O化合物,其中CaO3和SO3被实验制备,为破解地球“大氧化事件”前氧缺失谜团、厘清地球内部硫循环过程和阐明巨行星异常磁场产生机制提供了理论数据。
姚明光,长期从事高压下碳材料的研究,在碳的高压结构相变、新型超硬碳材料等方面做出了系列创新性的工作,在Nature、Nat. Commun.、PRL、Adv Mater、PRB等科学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成果被Nature、JACS专题亮点评述,被诺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等著名学者引用和积极评价。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8年)、吉林省青年科技奖(2021年)、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2015年)、唐敖庆青年人才奖励基金(2017年)、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2,2018)等奖励。
近五年,主要学术贡献在于:
1.利用自主发展的大腔体压机超高压关键技术,合成出硬度、热导率等多项性能创下非晶材料之最的透明、近全sp3非晶碳块体材料,被Nature评价为“材料领域的突破”;
2.提出了共晶与高压结合创制新碳结构的思路,解决了高压下构筑单元间作用调控的难题,获得了非晶碳簇构筑的超硬相、具有负体积压缩特性等新性质的碳基材料,被亮点评述“开辟了新途径”;
3.发展了高压下加载大单轴力的方法,并借此方法发现一种金刚石形成的新机制,破解了室温高压下金刚石的形成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