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将着力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7月19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的有关成效,提出推动下一个十年高校科研创新的核心战略。

有组织科研是下一个十年高校科研的核心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支撑了我国教育、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介绍,下一个十年,教育部将着力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这是教育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动新时代高校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战略思考,有组织科研涉及高校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的变革,涉及高校科技工作指导思想的战略调整。

过去一个时期,高校科技工作发挥了自由宽松、学科交叉、基础深厚的优势,自由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建设成为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基础研究重大原创成果还不够多,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支撑还不够。下一个十年,高校科技工作要实现再次跨越,答好向世界科技前沿进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仅靠自由探索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提出要在保持高层次、高质量自由探索的同时,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关,扎实有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高校科技工作的转段升级和转型发展。”雷朝滋说到。

高校如何开展有组织科研?

雷朝滋指出,从指导思想上讲,有组织科研就是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把过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转变为国家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围绕“四个面向”,组织重大任务,根据任务需要建设大平台,依托大平台组建大团队,长期持续攻关,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基础研究不断有重大原创突破,为建设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技术创新要真正满足国家战略需求,补短板、锻长板,提升我国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能否有效支撑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是检验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准。我们要大力推动“四个转变”,在项目组织上,从被动的“接单式”向主动谋划、主动服务转变,建立重大任务组织机制,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平台建设上,从“自由生长”向定向培育转变,围绕重大需求和攻关任务,加强培育布局。在团队建设上,从“戴帽子”向重实战转变,在实战中发现和造就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在支撑引导上,从资源引导向综合施策转变,要更加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有组织科研要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在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上下功夫。基础研究一定要提高层次、提高质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要瞄准若干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组织跨学科团队,长期坚持、长期积累,力争不断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有力支撑我国尽早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二是要在攻克“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下功夫。既要加快战略高技术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又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把科技的命脉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国家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安全性。

三是要在服务国家区域创新发展战略上下功夫。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等为核心,充分发挥高校的区位优势和学科人才优势,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科技资源聚集,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四是要在提升行业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要主动与行业产业部门和龙头企业加强对接,走好有组织的产学研深度合作“三部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