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授奖结果公布

根据《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条例》规定,经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审议、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决定授予天津大学巩金龙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学张绪穆教授“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杰出科学家”,授予南开大学牛志强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永福教授“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杰出青年科学家”。

中国化学会与合作单位-赢创工业集团,谨向获奖者及其单位表示衷心的祝贺!

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由中国化学会和赢创工业集团于2011年共同设立,旨在奖励从事化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工作,且学术成绩对经济建设和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学工作者。奖励每两年为一届期,自2017年,面向40岁以下化学工作者增设2名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励。当前,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包含杰出科学家和杰出青年科学家两个子奖项。截至2021年,共授予18位获奖者。

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关注从事非均相连续工艺催化剂、下一代储能电池关键材料、环保新型表面活性剂、用于隔热保温的新材料及新工艺、新型有机硅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化学科技工作者。根据工作安排,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延迟启动及评审,于去年8-10月完成推荐与申请工作,后续历时数月开展评审工作。将于中国化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期间举办颁奖典礼,为获奖者颁发奖金和奖励证书。

更多有关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信息及历届获奖人名单,请关注

https://www.chemsoc.org.cn/Awards/Home/p3。

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获奖者介绍

杰出科学家

巩金龙 教授

天津大学

授奖理由:推动二氧化碳还原和烷烃脱氢等领域多相催化剂构效关系解析、反应器设计和工艺创新,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储备重要技术。

科研工作介绍:巩金龙教授长期从事能源化工方面的研究,重点围绕二氧化碳转化和利用、烷烃脱氢制丙烯等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工作,建立了多相催化剂结构解析和调控方法,开发了新型催化反应工艺路线。他在多尺度上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结构对催化过程中反应和传递的影响规律,发现了表界面电子结构和缺陷位对催化活性的机理和调控机制,明确了催化剂介尺度限域结构对活性物种传递途径的调节作用,提出了宏观尺度催化剂填充和流动方式对物质与能量传递过程的优化策略。积极推动了能源催化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发展,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储备重要技术。

张绪穆 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

授奖理由:深耕高效不对称氢化技术,助力药物绿色合成。

科研工作介绍:张绪穆教授聚焦手性药物的绿色、催化不对称合成,尤其是不对称氢化和手性膦配体的研究工作。所开发的手性工具箱广泛应用于不对称氢化、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等领域,在不对称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其中DuanPhos、Binapine、TangPhos、TunePhos等配体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先后成立了凯瑞斯德和凯特立斯两家公司,实现了西格列汀、度洛西汀、沙库必曲等20多个重大药物的工业化生产,惠及全球数亿患者。“做重要且实用的化学”是张绪穆团队的宗旨。

杰出青年科学家

牛志强 研究员

南开大学

授奖理由:发展正极微纳结构和负极表界面调控新策略,实现高性能水系可充锌电池的构筑及智能化设计。

科研工作介绍:牛志强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系锌电池基础与应用研究,在高安全、低成本水系可充锌电池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发展了系列正极活性材料微纳结构调控新策略,建立了材料微纳结构与其电子结构和嵌入载流子类型等之间的构效关系,揭示了非金属离子共嵌入等储能新机理,实现了电化学反应过程有效调控和性能显著提升。提出了表界面设计负极保护新机制,揭示了成核势垒和电场分布等对锌沉积的影响,实现了枝晶和析氢有效抑制。协同优化材料和器件结构,成功研制大容量软包水系锌电池,提出了电池柔性化和自修复、热敏自保护、化学自充电等智能化设计新方案,为高性能、大容量和长寿命水系锌电池的材料和器件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扩展了水系锌电池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孙永福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授奖理由:创制新型超薄二维光/电催化剂,实现温和条件下高效转化二氧化碳为碳氢燃料。

科研工作介绍: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孙永福教授聚焦二氧化碳光/电还原制高附加值碳氢燃料或化学品中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开展了功能导向二维无机材料的精准制备、精细结构解析、电子结构调制及光/电催化转化性能的系统研究。发展了原子层数精确可控的二维无机材料的普适性制备新策略,率先提出了原子尺度上解析其精细结构的表征手段,总结了二维半导体特殊电子态的基本规律及化学功能化诱导的电荷局域化效应,丰富和发展了二维材料化学。以二氧化碳分子的光/电催化还原反应为模型反应,分子层次上阐明了二维无机催化剂电子结构调控对碳基小分子化学键活化机制和产物选择性的调变规律,为相关领域的材料改性和新材料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