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一张图看懂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布局

28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的数据,第四轮学科评估共有512个学位授予单位的7450余个学科申请参与第四轮学科评估,高校参评率达88%,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学科参评率达96%。与前几届学科评估不同的是,本轮学科评估结果按照百分位确定等级,淡化分数和名次,具体包括:结果分为ABC三类共九档;不公布分数且不排名次;仅公布排位前70% 的数据。教育部本轮分档操作比分数排序显得更加成熟,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排名的概念。学科评估涉及到大学发展、高考等诸多方面,因此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目前关注的热点主要聚焦在A类(A+、A、A-)学科数据,我们通过一张图表感受一下各高校本轮评估的A类学科格局(注:A类数量相同高校排序不分先后)。

通过不同色彩标注的A+/A/A-类别可以很清晰明了对比各高校的数据。结合图表及原始数据,我们发现:

一、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依然是高校中A+学科最多的高校,且A-学科(清华21.6%、北大8.6%)在A类占比均很少。两校的优势学科地位很难撼动。

二、 其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大多A+学科不超过10个,且A-学科一般占比较高。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中国农业大学依托传统强势学科或特色学科保持较好的A+数量。

三、 除上述高校以外,其他高校大多只有1~3个学科进入A类序列。进入A+的学科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例如东华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等。这类高校大多统筹较多的优势资源确保学科地位。

四、 浙江大学总体A类学科数量39个,数量最多,且A+类学科是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外唯一超过10个的高校。包括:生态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临床医学、农林经济管理共计11个学科,农业类学科占比较高。临床医学进入A+行列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五、 沪上两所高校的A类学科数量伯仲之间,比较均衡。上海交通大学A+学科5个,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临床医学、生物学、工商管理5个学科,涵盖工程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三个大领域。而传统优势学科也进入A类序列。物理学(A)、数学(A)、化学(A-)三大理科的均衡发展也证明了近年来其在理科领域持续发力取得的成绩。复旦大学A+学科同样5个,包括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中国史、数学,优势人文社科类学科也大多进入A类序列,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差距并不大。电子科学与技术进入A-,结合2017年初成立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的情况,也说明了复旦大学有意发展工程学科的布局考虑 。总的来说本次评估两所高校的表现比较稳定,高原学科群布局完整,高峰学科仍需突破

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类学科15个,其中A+包括:安全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史、地球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物理学7个学科,占比近半,A类学科精度较高。数学、生物学进入A,在理科布局上呈现较好的高峰态势。就在几天前,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正式成立,安徽省立医院作为附属第一医院正式挂牌,吹响了中国科大进军医学的冲锋号。依托化学、生物学以及附属医院的优质资源,下一轮学科评估其在医学相关领域的表现值得期待。

七、 南京大学本次学科评估A类学科21个,总数位居第6。从数量上来看并不差,然而A+只有天文学、地质学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三个学科,该校近几年的发展备受质疑。一方面,华东五校评估数据中A+学科表现最差,面临垫底尴尬;另一方面,东南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以及学科评估(A+学科: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的优异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这让南京大学陷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

八、 东北大学(1A、3A-)、湖南大学(5A-)、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A-)三所原985高校在双一流建设名单为列为一流大学B类。从学科评估结果来看,无A+学科且A类学科总数较少。而在目前的一流大学A类高校中,无A+学科的高校包括:南开大学(5A、9A-)、吉林大学(2A、9A-)、大连理工大学(2A、5A-)、重庆大学(3A-),亟需定位优势学科,下一轮评估中争取进入A+序列。

此前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与学科评估关系密切,第四轮学科评估考察自上一轮评估后的学科发展状况,重点关注了投入产出比,反馈到双一流建设高校上体现在A类/B类的划分。双一流学科布局方面,教育部尊重高校自身发展愿景,各校参照第四轮学科评估数据设计双一流建设方案。

第四轮学科评估自2016年4月正式启动至最终公布结果周期较长,其中涵盖了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可以说,2017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至关重要的一年,双一流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高校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焦虑感。高等教育快速变革也对高校的管理水平、战略思考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本轮评估中,师资结构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重要考量因素,代表未来的青年人才无疑成为发展的关键。接下来的高层次人才之争必然愈演愈烈。学科评估的数据信息量非常大,无论是学科总体情况还是细分学科,都有深度挖掘、分析的意义。申请教职的朋友可以更多地关注所属学科的评估情况,做好自身定位。之后我们会分享一些相关内容给大家。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