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优青专场宣讲丨郑州大学诚邀全球英才2022年依托申报!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1年起,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郑州大学诚邀全球优秀青年学者依托申报!

州大学

2022年国家海外优青项目申报专场宣讲会

会议时间

2022年1月21日(星期五)9:00am

(北京时间,因时差原因无法参会者可先行报名,另行安排联系沟通)

会议方式

腾讯会议

(报名后邀请加入宣讲微信群,第一时间获取会议信息)

会议安排

一、郑州大学情况介绍

二、人才引育及海外优青项目配套政策

三、海外优青项目申报注意事项及经验分享

四、交流答疑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提交报名信息

关于项目

一、项目定位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请人条件(以下内容来自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指南,具体资助情况以2022年发布的同类型项目指南为准)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0年9月1日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2021年4月30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19年9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三、项目资助(以下内容来自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指南,具体资助情况以2022年发布的同类型项目指南为准)

资助强度:100-300万元。

资助期限:3年。

配套支持

  • 享受事业编制;教授职称;博导资格。
  • 聘任特聘教授岗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安家补贴、科研支持;符合条件的安置配偶工作;协助解决子女入园入学。

河南省及郑州市叠加支持

  • 河南省将按照国家资助标准给予优秀人才1:1配套奖励补贴和科研经费支持;对于新出站留豫、来豫工作的博士后给予20万元的安家经费补助;积极推荐省人才认定,享受奖励补贴、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出入境和居留便利等相关待遇。
  • 享受郑州市青年人才补贴:海外留学优秀博士(毕业6年内)每人每月1500元生活补贴(36个月);首次购房补贴:10万元。
  • 申报过程全程跟踪服务、精心指导。

学校介绍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教育部“部省合建”高校,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2000年7月10日合并组建而成。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2.2万余人,以及来自85个国家的留学生2500余人。

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一流建设学科;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多元文化交融共生、多学科交叉发展,形成郑大人包容宽厚、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孕育了“求是担当”的郑大使命与精神,形成了“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郑大校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实现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按照“高端突破、团队集成、青年培育、结构优化”的思路,自2017年进入双一流大学建设以来,实施学科特聘教授计划,汇聚学术大师和优秀青年人才,经过5年的发展,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数量连续翻倍,形成了以学术大师为引领,以优秀青年人才为骨干的人才队伍。

天地之中   巍巍中原 

黄河之滨   和合有为 

郑州大学邀您一起助力 

“中原大地起高峰”!

点击下方链接进入云宣讲快速报名通道:

http://shidaixuezhe.mikecrm.com/yljKq3O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