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CLIME课题组全职博士后招聘启事

因科研需要,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CLIME课题组现公开招聘全职博士后,欢迎对自然资源资产治理、应对全球变化治理等相关领域有研究兴趣的优秀博士加入,一起在资源与环境的整体性治理和外部性治理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上有突破。

招聘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招聘人数:3人

合作导师:谭荣教授、余露研究员

依托平台:

  1. CLIME课题组(Colloquium for Land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2.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

谭荣教授简介

谭荣,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资源经济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土地学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土地经济分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经济与制度、资源经济与治理等。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重大问题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对全球变化的可持续性转型模式研究”专项课题等。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联系邮箱:tanrong@zju.edu.cn

余露研究员简介

余露,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教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同时兼任德国发展政策研究所German Development Institute-Deutsches Institut fuer Entwicklungspolitik (波恩)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治理与土地利用,包括自然资源管理、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制度分析等,在上述领域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

联系邮箱:lu.yu@zju.edu.cn

招聘需求

研究方向一: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重大问题研究

围绕研究方向的选题如下(不限于):

  1. 解释并规范建构中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
  2.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和央地分级治理制度
  3. 自然资源资产的空间开发权益和空间用途管制
  4. 经营性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权益和相应市场机制
  5. 公益性自然资源资产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研究方向二: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转型治理机制

围绕研究方向的选题如下(不限于):

  1. 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变迁
  2. 应对全球变化中的政府行为机理与区域协同机制
  3. 应对全球变化中的行业转型
  4.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可持续转型治理模式
  5. 能源转型

应聘条件

  1. 从事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经济学、国家治理等基础理论或政策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发表成果;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有数理模型构建、或政策文本分析、或GIS软件应用等能力;对学术研究和科研活动具有热情,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
  2.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近年内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3. 申请者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在职人员须全脱产到流动站或工作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岗位职责

  1. 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应对全球变化的可持续性转型模式研究》项目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重大问题研究》及其他相关课题,按计划完成博士后研究任务;
  2. 与合作导师共同承担重要的科研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
  3. 在站时间为2-6年。由公共管理学院、合作导师和博士后根据研究项目和内容需要,灵活确定,并在进站协议中明确。

岗位待遇

  1. 在学校薪酬待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2. 在站博士后研究工作2年及以上,优秀者可申报浙江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3. 课题组为博士后学术研究提供充裕的资源支撑。

申请流程

1.初审:申请人请将最新的学习和工作简历、研究计划、代表性论文发至合作导师邮箱,主题请注明“姓名+博士后应聘”。

具体入站条件与出站要求,请参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出站条件及考核办法(修订版):http://www.spa.zju.edu.cn/spachinese/2020/0622/c13232a2157370/page.htm

2.面谈:初审通过后,将邀请申请人与合作导师等团队成员面谈。

3.录用:申请人与合作导师达成意向后,提交博士后申请材料至公管学院组织人事办审核,审核通过后递交至浙江大学博后办办理进站审批。公管学院组织人事办联系人:王雨佳,联系方式:1179201370@zju.edu.cn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